iphone 14發布時,蘋果宣布在美國銷售的該系列全部移除SIM卡槽,完全依賴eSIM技術。一部手機可安裝八個以上的eSIM,并同時激活兩個號碼,簡稱“八卡雙待”。國行版iPhone 14卻不支持eSIM。
于是,有網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留言詢問稱,我國是否有eSIM手機卡的推廣計劃?工信部回應道:“目前,我部正組織相關單位,研究推進eSIM技術在平板電腦、便攜式計算機及智能手機設備上的應用,待條件成熟后擴大eSIM技術應用范圍。”
國內手機真要進入無卡化時代了嗎?
在一位運營商人士處,我得到的回答是,早著呢,平板電腦等設備已在測試階段,但推進一年多未見商用。
從目前的推進速度來看,國行版iPhone想取消卡槽,還遠得很。國內手機要進入無卡化時代,也還遠著呢。比起智能汽車、智能手表或其他物聯網硬件,手機也許是最后一個eSIM商用的智能硬件。
eSIM全稱為Embedded-SIM,即嵌入式虛擬SIM卡。與傳統可插拔的SIM卡不同,eSIM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運營商號碼和信息通過云端直接寫入。
蘋果是最為激進的eSIM擁躉,2017年便推出可以獨立打電話的Apple Watch 3,依賴的便是eSIM技術,但在手機上首次應用該技術,要追溯到2015年發布的iPhone 6s,同時支持一張實體SIM卡和eSIM。最近發售的美版iPhone 14,更是全部移除SIM卡槽,這意味著,蘋果已經說服了美國主流運營商使用eSIM。
跟實體SIM卡相比,eSIM的確有很多優點,無須物理插拔,抗震防水能力更強,不用預留卡槽,體積縮小至傳統SIM卡的10%左右。最重要的是,在不換卡、不換號的前提下,用戶可以自由切換運營商,哪家網絡好就用哪家。
當你想更換運營商時,不需要到營業廳新辦一張SIM卡,直接在支持eSIM的設備上選擇即可。但對運營商來說,賣卡開卡這一接觸C端用戶的觸點消失了。
圖源:東方IC
在語音業務日漸衰弱的趨勢下,若eSIM純流量卡成為主流,通信運營商被逼與終端廠商統一簽合約,這就將to C生意全盤變成to B生意。按照蘋果等終端廠商的一貫作風,搞不好哪一天,便向運營商收起“過路費”。
顯然,蘋果如此積極地推行eSIM,為的是增強自身話語權,卻也動了電信運營商的奶酪。
運營商不是不想發展eSIM,而是更多瞄準物聯網。在蘋果的倒逼下,也在獨立通話的巨大需求面前,智能手表成了eSIM最先全面商用的硬件,但智能汽車才是下一個國內運營商更想搶占的eSIM高地。
圖源:東方IC
eSIM可以說是為了物聯網而生,又天然適配智能汽車。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對抗震要求很高,但可插拔SIM卡容易松動,汽車要聯網時,需事先將SIM卡置入車身,不可能為更換網絡而大動干戈,重新打開車身。
對運營商來說,原本沒有積累汽車行業的合作資源,反倒可以借道eSIM切入車聯網。2021年,基于中國電信eSIM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智能電動汽車小批量交付,成為行業首個采用eSIM技術實現批量生產的豪華純電智能汽車。
更進一步來看,真正不可觸碰的不是運營商的奶酪,而是信息安全這條紅線。
日后,如果iPhone等蘋果設備都啟用eSIM,那么電話卡上的用戶信息數據就得由蘋果發給通信運營商,等同于將信息安全的掌控權轉手于人,而且傳輸過程中極有可能被黑客入侵導致用戶數據泄露。
在回應是否有eSIM手機卡推廣計劃時,工信部說了兩個大前提——用戶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原話是“我部高度重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持在確保用戶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
2017年9月,中國聯通成為Apple Watch 3的首發運營商,但這一合作即刻被叫停。直到2018年3月,聯通才官宣在全國6座城市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Apple Watch 3是首款終端,可以獨立打電話。其后,中國電信悄然在全國7座城市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試點,率先在華為智能手表上應用,隨后支持Apple Watch 3和Apple Watch 4。
經歷多次叫停后,國內三大運營商在2018年建成物聯網eSIM平臺。
eSIM早已成熟,技術沒有難度,小米、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已適配eSIM技術,但只將它用于國際漫游服務。
歸根結底,運營商也好,手機廠商也好,想在新領域應用eSIM的前提是,拿到工信部的牌照。看國內運營商的積極性,手機也許是最后一個eSIM商用的智能硬件。基于信息安全考慮,iPhone的無卡化可能比國產手機來得更晚一些。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妍
編輯/ 郝俊慧 挨踢妹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蘋果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