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房價的上限,到底有多高呢?這是一個哲學問題。
前兩天,見了一個計劃買房的粉絲。聊了一陣才得知,粉絲已經在京20多年了,但是,20多年來,一直沒有出手買房。
此前,在打算買房的時間節點,粉絲認為北京的房價已經漲的太高,完全是非理性的上漲。比如,華清嘉園從1萬,漲到了5萬,那時候購買,5萬已經是天價。不料,后來華清嘉園的房子單價從5萬漲到了10萬,同樣的不可理喻,同樣的價格高峰。
在房子價格的高點出手,對誰而言,都異常煎熬:
房價已經漲的這么高了,買了會不會高位站崗?
這個問題,一旦扎根,就像毒蛇一般,隨時啃噬內心買房的念頭。
一般提出這個問題,本質上是對北京的房價沒有信心,認為北京的房價已經足夠高了,不可能再往上漲了。
之所以沒信心,是因為對北京房價上漲的驅動力認識不足。北京的房產市場,需求旺盛,購買力十足,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買房人。
這些年來,北京房產調控政策的調控嚴厲程度,大幅度超過全國其他城市。即便如此,每次調控打壓之后,北京旺盛的購房需求,總能帶著房價再次上漲。
每次覺得北京房價已經是恨天高的時候,過不了幾年,北京房價又創造新的記錄。
于是,買房就陷入一個怪圈:房價上漲,認為房價高了不想買,房價再次上漲,覺得房價更高了,難以下手。
同樣的過程,循環往復,最終的結果就是:
房價越來越高,越來越燙手;買房支出越來越高,上車門檻越來越高。
上面這個循環過程,發展到極致,結論就是:房價永遠都是高點,任何節點買房都不合適。
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一次次的突破天際,達到每個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高點。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北京樓市房價的上限是多少?
只要北京依然是帝都,發展經濟的機器依舊開動且隆隆向前,北京會一直吸引大量的人口涌入,新的購房需求就會持續創造。
只要持續有需求,房價的基礎就會很堅實,底氣十足。反之,房價就會像沙堡一般,只要一陣波浪沖過,沙堡馬上消散。
像鶴崗之類的城市,人口嚴重外流,人都離開了,沒人買房,房價自然就沒有上漲的基礎。
過去十年,北京很多小區的房價翻倍、甚至上漲了幾倍。
未來十年,北京的房價,依然具備足夠的想象空間。
上限,就是用來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