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4日電(中新財經 石睿 宮宏宇)隨著“銀發浪潮”的臨近,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為了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隨后,相關部門密集發布了一系列完善養老金融的政策文件。
在此背景下,未來養老金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個人養老金投資怎么選?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夏季峰會上,多位專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為什么發展養老第三支柱?
制度設計上看,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由“三支柱”構成,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10億人,提供養老基本保障;第二支柱指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建立;第三支柱包括個人養老金等,只由個人繳費,可以購買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
國民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葉海生介紹,2021年我國養老第一支柱累計結余6.4萬億元,占養老金總規模47.76%,養老第二支柱占比32.84%,社保基金等其他養老金占比19.40%;同期美國養老第一支柱占比僅為6.78%,第二、三支柱分別占比為54.13%、39.09%。
葉海生分析稱,我國養老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增長趨緩、支出規模持續擴大。養老金結構(一、二、三支柱)不夠合理,同時,中國總儲蓄率穩步增長,2012年以后雖有所下滑,但仍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如果將高儲蓄轉化為第三支柱養老金,對我國養老金和資管行業都會帶來非常積極正面的影響。
養老金融迎來機遇期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認為,2022年或將成為養老第三支柱爆發的元年。《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參加人在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賬戶。“賬戶制有效解決了過去養老第三支柱發展中的需求側通路堵塞的問題,通過中國金融體系最大主體商業銀行的產品體系、渠道、服務、科技進入到千家萬戶,觸達到了中國最廣大的需求群體。”
此外,《意見》提出,個人養老金可以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潘東認為,《意見》的實施意味著在養老金投資管理的市場化上邁出了非常有意義的一步,引入了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認為,金融機構養老金管理已經經歷了以社保和基本養老委托投資的1.0時代、以年金基金投資的2.0時代,資管行業真正進入養老金管理3.0時代,核心在于向個人提供以規劃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融解決方案。
在徐勇看來,目前,個人養老金投資機構能力各有側重,對于個人而言,總能夠找到相應的機構來滿足其一部分的需求,比如商業銀行的主要優勢在于服務和顧問環節,基金公司在于顧問和投資環節,而養老金融規劃能力是目前所有個人養老金參與者當中最為稀缺的能力。
個人養老金投資怎么選?
中國人保資產總裁曾北川介紹,目前我國養老第三支柱的產品主要包含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產品、順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專屬的商業養老保險四種形式,其中,前兩項產品占第三支柱比例高達99%,兩類產品的封閉期都小于5年,而且追求較高的收益,體現出較強的投資屬性。
他提到,“長期以來,我們的居民資產配置上還是以住房和存款為主,養兒防老,存款養老的觀念根深蒂固,習慣于把存款以外的金融產品都當成投資,所以在購買養老產品時,更多還是關注投資收益,現在養老產品也有這種趨勢,誰投資收益率高誰就好,而恰恰忽略了養老階段重在一個‘保’字。”
曾北川認為,當前,我國養老產品的供給和養老客群的消費理念都還處在培育的過程,選擇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保險公司這三類機構進行養老投資的群體有不同的訴求,分別為“保收型”、“保本型”、“保險型”,在這方面從個人客戶的訴求和這三類機構本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未來在產品的創新上應該更多的多元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