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2022未來科學大獎正式揭曉。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三位科學家分別摘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南都記者注意到,此次獲得大獎的楊學明和莫毅明都就職于粵港澳大灣區,分別為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和香港大學Edmund and Peggy Tse講席教授。
據悉,未來科學大獎設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個獎項。今年的大獎經過8個月的嚴格評審,最終誕生了三位獲獎人。8月21日,據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的2022年獲獎名單顯示,李文輝因其發現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的成就,獲得“生命科學獎”。
此外,楊學明因其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量子態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的成就,獲得“物質科學獎”。
莫毅明因其創立了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并用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對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證明,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獲得大獎的其中兩位科學家,楊學明和莫毅明都就職于粵港澳大灣區。據公開資料顯示,楊學明,1962年出生于中國浙江,1991年獲得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學位,現為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而1956年出生于中國香港的莫毅明,于1980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Edmund and Peggy Tse講席教授。
南都記者留意到,去年獲得該項大獎的4名獲獎者中,也有兩任職于大灣區,分別為袁國勇和裴偉士,他們均在香港大學任職。此外,袁隆平等科學家也曾獲得該獎。
據悉,未來科學大獎依托未來論壇于2016年正式成立,表彰大中華地區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長期影響力的科研成果。該獎項有“中國諾獎”美譽,是我國內地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發起設立的民間科學獎,單項獎金為675萬元人民幣(等值100萬美元)。
大獎借鑒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等著名科學獎項的評選機制,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最大程度上摒棄“關系”等復雜因素的影響。
采寫:南都記者 余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