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市場化方式支持實體企業融資 上交所推出首批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試點產品
黃一靈
在上交所日前推出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CDX)業務試點后,7月18日,首批兩個CDX試點產品正式上線交易。交易首日,共9家機構達成交易29筆,合計名義本金6.5億元。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支持和鼓勵更多合格金融機構參與信用保護工具業務,以市場化方式緩解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交易首日9家機構達成29筆交易
首批兩個CDX試點產品為CSI-SSE交易所民企CDX組合和CSI-SSE交易所大型發行人CDX組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擔任組合管理人。CSI-SSE交易所民企CDX組合參考實體為一籃子優質民營企業,主要是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民營發債企業,行業分散度高,覆蓋存量民企債務規模近600億元。該組合反映了交易所民營企業的整體信用風險水平,為市場提供了民企債券投資精準對沖工具,通過信用保護助力民企債券融資。
CSI-SSE交易所大型發行人CDX組合包含100個高信用等級參考實體,成分實體發行債券余額約占交易所市場信用債余額的20%,覆蓋公用事業、交通運輸、能源、建筑等多個關系國計民生的主要行業。該組合參考實體代表性強,可作為市場參與者在開展信用風險保護、信用風險處置時的整體市場風險度量指標。
交易首日,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廣發證券、明毅私募基金等市場機構積極參與交易與報價,共9家機構達成交易29筆,合計名義本金6.5億元。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根據雙向報價和成交價格形成CDX信用曲線,為市場參與者交易和估值提供參考依據。
進一步發揮市場化增信作用
經中國證監會批準,7月15日晚,上交所宣布開展CDX業務試點,以市場化方式支持實體企業融資。上交所表示,證監會指導上交所開展CDX試點是為進一步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完善信用債市場風險定價機制,發揮市場化增信作用。
業內人士介紹,CDX可為包括優質民營企業在內的債券發行人提供一籃子的信用保護,與單一信用保護合約相互補足。CDX具有兩個特點:一方面是交易效率高,投資者完成一筆CDX交易即可實現對多個參考實體的風險保護,節約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分散化效果好,組合由一籃子參考實體構成,有助于更好地解決集中度問題,實現分散風險的目的。
在信用保護合約及信用保護憑證試點方面,上交所有著豐富的經驗。2018年11月和2019年12月,上交所先后開展信用保護合約及信用保護憑證試點,試點工作平穩有序,在支持民企融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共有26家機構成為上交所信用保護合約核心交易商,21家機構成為上交所信用保護憑證創設機構。共達成信用保護合約154筆,名義本金合計80億元;創設信用保護憑證70單,名義本金合計43億元。其中,創設民企信用保護工具48億元,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2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