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楊歡 劉艷美 每經編輯:唐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45648
據央視新聞消息,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重要講話。
李克強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方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力應對今年困難挑戰,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時還大。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說,要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臺實施細則。解決兩難多難問題是對行政能力的考驗。要在防控好疫情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防止單打一、一刀切。
各地在助企紓困上政策能出盡出。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國務院將對地方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督查。各地二季度經濟主要指標將由國家統計部門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公布,國務院對相關工作情況予以通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結合地方政府消息來看,這場以“穩住經濟大盤”為主題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已經通知到了各省、市、縣(區)。目前,湖北、浙江等多省市已經召開會議,部署貫徹落實措施。
事實上,3月以來,國內疫情多點頻發,涉及多個經濟重鎮。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令經濟運行遭受較大沖擊。
此前,國家統計局曾罕見地以“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題,概括4月經濟運行情況。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急劇放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顯著下挫。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從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鏈、能源、就業和房地產等方面,進一步部署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
與此同時,各省市也積極發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穩”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54194
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構成內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經濟要穩住,重在穩內需。
從歷史經驗看,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應對短期經濟困難最管用的快招。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部署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日前召開的國常會明確,新開工一批水利特別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等項目,引導銀行提供規模性長期貸款。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支持發行3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政府拉動投資的重要工具,此次國常會再次對專項債作出新部署,要求今年專項債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圍擴大到新型基礎設施等。而此前,國務院的要求是今年3.6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在9月底前發行完畢。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各地已發行新增專項債約1.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萬億元,提速明顯。而在近期財政部部署加快發債背景下,專家普遍認為,6月底前地方基本能完成全年專項債發行任務。
在此背景下,各地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國金證券統計顯示,截至5月13日,26個省市省級重大項目計劃當年投資11.8萬億元、可比口徑的20個省市同比增長10.1%,其中近70%為在建項目。
不過,僅靠基建投資讓內循環完全暢通起來,顯然不夠。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指出,“疫情沖擊下,著力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更為關鍵。”
2021年,消費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5.4%,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日益顯現。不過,受疫情影響,今年1-4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42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4月同比下降11.1%,連續兩個月負增長,且為近一年來單月最大降幅。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圍繞保市場主體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等方面,提出20條促消費“實招”,全面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策”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12773
地方層面,各地正在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不斷挖掘新型消費潛力。同時,數字消費券正成為各地促消費的有力的政策工具之一。僅今年1—4月,全國已有至少20個省市先后發放總額超過34億元的消費券。
這其中,廣東、浙江等沿海省份資金投入規模相對較大——自4月1日佛山宣布發放1億元消費券以來,包括廣州、深圳、東莞、肇慶、清遠、湛江、惠州、汕頭、茂名、陽江等多地陸續跟進,發放城市數量遠高于其它省份。
從發券金額來看,廣東出手“闊綽”,各市已發和擬發的消費券總額超10億元,成為發放消費券城市最多的省份之一。此外,北京、福建、浙江、云南、海南、遼寧等省市發放消費券金額超億元。
圖片
“五一”期間各省市消費券發放情況圖片來源:中新經緯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促消費政策相比,本次政策著力點更加精準,圍繞汽車、家電等重點大宗消費,指出明確政策鼓勵方向。
汽車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性產業,產業鏈條長、帶動效應強,是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主力,汽車零售額在社會零售總額中占的比重常年維持在10%左右。
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4月中國汽車產銷呈現明顯下降,環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
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超過16個省市頒布汽車消費支持政策,覆蓋廣東、山東、湖北等省份及南昌、義烏、寧波等市區。
具體來看,這些措施主要包括增加小客車指標、購買新車或者新能源汽車補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或直接讓利等。
例如,山東預計將投入消費券資金5億元,發放汽車消費券15萬張,在全省同步展開,16市城鄉居民均可按需申請;湖北將實施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報廢舊車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8000元/輛、購買燃油汽車的補貼3000元/輛。
“準”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89395
政府發放消費券,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短期消費、恢復消費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對商家的間接補貼,可以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緩解疫情期間經營壓力。
國泰君安近期發布的相關研報顯示,消費券具有一定的“乘數效應”,每投放1元的消費券,大約可產生2-3倍的直接消費乘數。
一個例子是,今年初,東莞發放了500萬元的文旅體消費券,實際核銷435萬元,核銷率87%,關聯消費總額約1200萬元,直接消費乘數達到2.75倍,短期效果顯著。
在目前復雜的環境下,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已經成為應對內外部挑戰的重要措施。但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地方對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尚處于探索階段——
此前有觀點指出,從覆蓋人群來看,消費券在設計上多為“人群普世型”,并未向困難人群過多傾斜,與此同時,由于缺乏消費場景、數字化程度較低等因素影響,一些農村縣域等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被忽視了。
因此,還需在實踐中進一步規范與優化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特別是要在消費券發放的精準、普惠等方面巧做文章。也有不少經濟學家呼吁,下一步財政支出可以加大對企業和居民個人的直接補助,尤其低收入人群、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和員工等。
目前一些經濟發達、財力較為雄厚的地區已開始補貼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以北京朝陽區為例,當地政府已購買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保險,對根據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停工停產的小微服務型企業,可申請保險賠付,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受影響員工可按每人每天100元、最長21天進行賠付。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發錢具有補償的性質,發消費券則有刺激經濟的作用。
“要觀察沖擊是對某些特定行業產生影響,還是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產生影響。如果影響是普遍性的,應該發現金;如果對特定的行業產生影響,比如說服務業,則考慮發放消費券,對特定行業進行刺激。”
他建議,應該給疫情期間所有處于封控狀態的人,不分年齡、性別、身份(比如戶籍)發現金。如果政府的財政收入有限,可以考慮主要發給家庭里的勞動力人口,因為疫情的防控主要造成了勞動收入的損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