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降首付、減免契稅,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樓市的舉措,其力度在不斷加大。然而市場不僅未能企穩,反而以出人意料的加速度向下跌,樓市成交、價格、投資額等多個指標持續大幅下降。
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中國樓市政策調整的空間和底線在哪?
寬松空間逐步打開
5月20日,央行宣布降息,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即LPR由4.6%下調為4.45%,大幅下調15個基點。
LPR調整以5個基點為單位,自LPR改革近兩年來,5年期以上LPR一次下調15個基點尚屬首次,由于5年期以上LPR主要涉及房貸等,這被視作利好樓市的明確信號。
據貝殼研究院測算,以100萬貸款、30年等額本息償還的一筆房貸為例,月供額將從5126元變為5037元,減少89元,總還款額將減少3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一周之內第二次降息。
在此前5天即5月15日,央行、銀保監會發文,對于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于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這意味著當時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為4.4%,這并非通過公開下調LPR來降息,實質上是一次針對樓市的定向降息。
在5月20日的降息之后,目前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為4.25%。據貝殼研究院測算,以100萬貸款、30年等額本息償還的一筆房貸為例,相比于兩次降息之前,月供額將從5126元變為4919元,減少207元,總還款額將減少近7萬元。
貝殼研究院分析認為,這是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精準扶持,代表決策層穩樓市的實質態度和決心,將降低購房者的成本,大大提振市場信心。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今年以來,隨著中央穩樓市的部署,全國房地產政策寬松空間逐步打開,伴隨中央政府部門政策的調整,地方房地產政策自 2021 年末開始從偏緊的狀態逐步轉為適度寬松。
政策寬松調整的力度在不斷加大。5月7日,蘇州出臺樓市新政,新房限制轉讓時間由3年調整為2年、非本市戶籍居民連續繳納6個月社保即可購房、非限購區域購房不計入家庭限購套數。5月10日,合肥從放寬社保條件、增加限購套數、解除部分區域限購等方面對樓市政策進行調整。
5月23日,太原市出臺樓市新規,購買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住房按揭貸款首付比例按照20%執行,降低貸款利率;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全額補貼契稅,面積在90至143平方米(含)的補貼80%契稅;新市民、青年人購買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無需再提供落戶、社保、納稅等相關證明。
當前各地響應中央政策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升。機構統計數據顯示,自2022年1月至5月,住房需求端寬松政策出臺的頻次顯著增加。前3個月平均每月出臺次數接近25次,而4月和5月政策出臺更加頻繁,其中4月當月地方政策出臺次數超過50次。
一些之前成交較活躍的強二線熱點城市也調整了樓市政策。5月17日,杭州市出臺新規,落戶未滿5年的戶籍家庭購買二手住房無社保繳納要求;個人轉讓家庭唯一住房,增值稅征免年限由5年調整到2年;三孩家庭限購的住房套數增加1套等。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央地多級進行了逆周期的調節。
不同尋常的大跌
在至少十年里,中國樓市幾乎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周期性調整。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1—4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37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4%。與此同時,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銷售額33248億元,同比下降32.2%。據此測算,全國商品房及商品住宅成交價分別下降了11%及9%。
這意味著,全國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銷售額、成交價三方面的數據都出現了下降。
即使在樓市低迷的2014年以及因疫情突發而窒息的2020年,樓市也不曾出現這三個指標同步下跌。2020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大幅下滑39.9%、35.9%,其成交價仍保持小幅上漲。
而且,與2020年初經歷斷崖式下滑后迅速反彈不同的是,2022年以來,全國樓市成交一路下滑,其下跌幅度在不斷加劇。
在這波下跌潮中,罕有城市能夠避免這一走勢。
作為全國樓市的風向標,今年前4個月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252.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185.4萬平方米,下降25.9%。與此同時,北京二手房成交16038套,二手住宅成交14239套,同比下滑超30%。
在強二線城市杭州,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22年1—4月杭州市新房成交214萬平方米,成交規模同比下降66%,處于持續的低迷中。
從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47個和50個,比上月分別增加9個和5個;同比下降城市分別有39個和56個,比上月分別增加10個和9個。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繩國慶表示,4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城市個數增加,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呈降勢、同比繼續走低。
“4月市場修復受阻,貝殼50城二手房成交套數環比下降超過20%,房價整體跌幅擴大,下跌城市個數增多”,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市場的基本態勢之一是預期較弱。
這一勢頭在進一步蔓延。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9154億元,同比下降2.7%;其中,住宅投資29527億元,下降2.1%。
此外,據央行公布,4月份,在住戶貸款中,住房貸款減少605億元,同比少增4022億元。
連平表示,房地產市場呈現全面下行態勢,樓市的投資和消費受到抑制,而且由于房地產業關聯到建筑建材、耐用消費品等數十個行業,這勢必對內需增長帶來持續增大的負面壓力,并增加經濟運行的風險。
連平認為,不論是從地產業的投資消費規模、還是從關聯上下游產業的實際情況看,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是當務之急。
許小樂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為防止價格下跌預期強化而引發需求收縮,當前扭轉市場預期是關鍵。
仍有進一步發力空間
事實上,樓市政策的轉向早已開始。
早在2021年三季度末,房地產政策已吹起暖風。2021年9月,央行提出,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即被市場視作寬松的信號。
2022 年初以來,北海、南寧、自貢、菏澤等地,分別出臺下調首套房貸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放寬公積金政策、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
倪鵬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一度有一種聲音,認為從去年下半年之后,特別是四季度放松樓市政策以來,今年一二季度樓市成交同比很可能繼續下降,環比或會有一些改善,但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同環比下降的幅度、走勢超出了預期。
倪鵬飛進一步表示,房地產市場的外部環境在今年出現超出預期的情況,受到新的巨大外部沖擊。第一是國內疫情擴散,并且很多發生在一線城市;第二是國際上政治經濟的動蕩,包括美國宏觀政策調整、俄烏軍事沖突等。這不僅波及經濟民生及實際的房地產市場供求,而且對市場信心恢復和預期轉強,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連平表示,考慮到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多重壓力,尚處于探底階段,下一階段寬松政策仍有進一步的空間。建議未來政策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給予市場更大力度的支持,著力釋放市場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需求端,進一步提供穩定的信貸支持,適度下調房貸利率;推動更多城市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包括重點二線城市和部分一線城市。“當前國內樓市正處于全面下行階段,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市場銷售也十分冷清,有必要降低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以減輕購房者首期支付壓力,有效釋放合理購房需求。比如對擁有 1 套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購房時,可酌情對首付比例適度下調。”
在供給端,創造寬松的金融環境,緩解房企現金流和債務壓力,對資質優良的房企加大直接金融支持。
事實上,在當前的樓市,部分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仍承擔著較高的購房成本。以房貸利率為例,對于首套剛需購房者而言,盡管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調整為4.25%,但在部分城市,房貸利率會加數十個不等的基點,首套房貸利率在5%左右。
對此,許小樂表示,展望后市,銀行對于首套、二套房貸均有更大的降息空間,用于支持住房需求,進一步帶動市場交易增長,加快市場修復。
倪鵬飛表示,中國住房仍有較大的需求潛力,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也存在諸多有利條件和政策工具。當前,應堅持“房住不炒”不動搖,優化政策,支持多層次的住房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化解房地產風險,支持宏觀經濟基本盤。
一方面要優化市場調控的政策體系,同時優化土地集中供應和拍賣制度、另外,還需引導市場恢復信心和穩定預期,通過多管齊下來提振市場。
與此同時,多位專家均指出,對于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目前宜保持謹慎。一方面,調控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另一方面,房地產的基本面已發生變化,刺激投資投機需求并不可取。
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其中包括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這一布局將如何落地,顯然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