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則共利、互相依存。
一加一可能大于二也可能小于二,完全取決于其中的關系和諧與否。人一定要與外界發生關系。甚至可以這么說,所有的管理工作,本質上都是處理關系,財務管理就是處理人和錢的關系,生產管理就是處理人和產品的關系……所有的關系里頭,最難的便是人和人的關系。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更要依賴于大家的互相支持幫助。所以腦海里要始終有這樣的共存共榮的理念。
有主有次,彼此禮讓。
人與人產生關系,在一定的場合和時間下,就一定有主次的問題,我們說人人平等,但是主次還是要分清。同時中華的文化倡導禮讓,我們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這并不意味著無限制的忍讓,我們還有另一個詞叫“當仁不讓”。兩個詞必須結合起來應用,讓來讓去不是盲目的推拉,更不是存心借此推卸責任,而是在禮讓中競爭,不傷和氣,但最后的結果仍然又是由最合適的人來坐在最合適的位置上。要是把握不好這一點就會被當作圓滑、沒有擔當。
發揮潛力,能者多勞。
這個世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知識,是永遠也學不完的,道理和知識有三種,一種叫“生而知之”,是生下來就知道的,一種叫“學而知之”,是通過學習、接受教育能夠知道的,還有一種叫“困而知之”,只有在實踐中磨練才能懂得的道理。所以中國注重在實踐中磨練人才。在市場經濟下,很多人更在意薪酬,給我多少錢,我干多少活,這樣并非不可,但也會失去很多機會。我們不要把工作看作是一個等價的交換,而是激發自身潛力、磨練自己才干的機會,該自己擔當的時候,哪怕沒有報酬,也要當仁不讓。
想起之前有一段我成長最快的時間,恰恰就是領導班子調整的時候,原來的領導走了,新來的又還沒有正式接手工作,我需要承擔和決策以前并不熟悉的任務,當時可真是反復拉扯、四處碰壁。然而回過頭來看,我真要好好感謝這段經歷,讓我成熟了不少。中國的社會是贊賞這樣的人的:敢于挺身而出,不計回報的奉獻,而且功成不居,仍然能夠謙讓。這樣的人一定會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而且這樣的人往往事后來看,同樣會得到豐厚的獎勵,反而是在事前斤斤計較,油頭圓滑的人,以為占了一時的便宜,卻會因小失大。
憑著良心,發出愛心
我們中國人在發生沖突的事后,喜歡說一句“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良心和道德是我們用于約束自己和規范人倫關系的重要根基。然而現在大家普遍很忙,忙著忙著就忘記了自己的心在哪。每天睡前,建議靜下來,聽聽自己的良心的聲音。憑良心做人做事,也才會懂地如何愛自己,能夠愛自己,使自己充滿愛,才有多余的愛去愛別人。
各自成長,彼此影響
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然后在群體中互相影響。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很多人有一個弱點,就是喜歡端著,總喜歡別人主動,自己得先端著,如果自己先主動,好像就沒了面子。事實上,敬人者人恒敬之,能夠率先看得起別人、尊敬別人,別人自然也會看得起我們,尊敬我們,大可不必有什么心理障礙。
分工合作,同心協力
要明白,分工是為了合作,而不是反過來。正是為了更好的合作,才有必要分工,如果只注重分工,而讓組織支離破碎,剝奪了整體,甚至以個人為中心,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標、認識、決心,協同一致,產生合力,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