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當事人在生意經營或者消費購買某些產品、服務中,遭受過欺騙和財產損失。一般有兩種救濟途徑,一是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一個是向公安機關報案稱遭受了刑事詐騙。但你遭受的欺騙和財產損失,是屬于刑事詐騙還是民事欺詐?本文對兩者予以簡單分析區分。
刑事詐騙(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詐騙他人錢財的,叫詐騙罪,簡單來說就是空手套白狼。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民事欺詐,簡單來說,在不是空手套白狼的想法下,為了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夸大自己的履行能力,或者隱瞞真實交易情況等,使得對方當事人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不是白拿、白占。民事欺詐行為不構成犯罪,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者對比來說:
第一,欺騙的程度不同。刑事詐騙中的欺騙是在沒有真實、合法交易的前提下進行的欺騙,直接導致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而交付財物。而民事欺詐是建立在有真實交易的前提下,且對方隱瞞了一定的真實交易情況,導致被害人的付出與收獲不對等,被害人也沒有無對價來交付財物。
第二,欺騙的內容不同。刑事詐騙中,詐騙分子是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沒有任何履約能力和履約意愿,準備拿了錢就跑路。而民事欺詐中,欺騙的內容是在有真實交易基礎上,對自身履約能力進行夸大、對交易的事實進行一定程度的隱瞞,準備多獲取些不義之財。
第三,主觀目的不同。刑事詐騙中,詐騙分子的心思是空手套白狼,非法占有被害人的財物。民事欺詐中,行為人是想通過民事行為獲取一些不正當的利益。
舉例來說:
1、法外狂徒張三謊稱自己可以為貨車司機消除違章,讓有違章的司機只要出錢就可以解決掉違章,張三拿到錢后,聯系不上了,違章也沒有解決,張三的行為構成刑事詐騙。貨車司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其刑事責任。
2、張三有一輛水淹車,其為了多賣錢,在賣給李四的時候說該車沒有水淹事故,并出具了假的檢測證明,李四信以為真花高價買了該車,后李四使用中發現該車有水淹情況。張三的行為屬于民事欺詐,李四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車輛買賣合同,并返還其購車款。
總之,錢財來之不易,擦亮慧眼,謹慎行事,有問題及時咨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