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等有關部門,深入整治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建設國家涉詐黑樣本庫,建立互聯網預警勸阻平臺,精準提示潛在受害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反詐中心排查打擊涉詐網址87.8萬個、App7.3萬個、跨境電話7.5萬個,并納入國家涉詐黑樣本庫。目前,國家涉詐黑樣本庫已涵蓋并處置涉詐網址318.7萬個、APP46.9萬個、跨境電話39.7萬個,互聯網預警勸阻平臺預警超6億人次。為提高人民群眾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現將部分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一、2022年2月,江西省某市受害人洪某某下載了一款名為“京東.J.R”的仿冒APP,受到“額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誘導,注冊賬戶并申請貸款。平臺謊稱其賬號異常,需轉賬到所謂的“銀保監會賬戶”進行驗證,洪某某先后多次轉賬,合計被騙5萬元。
二、2021年8月,江蘇省某市方某某下載了“阿聊”APP和“匯龍支付”APP,參加所謂的“高額”任務返現活動。平臺以連單任務、信譽不足為由讓方某某先充錢再重啟任務,方某某累計被騙11萬元。
三、2021年11月,四川省某市張某某接到謊稱某電商的客服電話075xxx384,稱張某某購買的尿不濕因質量問題可申請退款。張某某未通過官方渠道核實對方信息,按照對方指示進行轉賬操作,合計被騙7.5萬元。
四、2021年6月,詐騙分子冒充浙江省某市派出所民警,聯系郭某稱其已涉嫌詐騙被立案,并要求郭某登錄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網查看立案信息,將資金轉移到“安全賬戶”。郭某按照詐騙分子要求轉賬,合計被騙50余萬元。
五、2022年2月,河北省某市受害人胡某看到炒股廣告,下載“平安證券”仿冒APP進行相關投資操作,開始投入小金額盈利并提現成功,遂加大投資金額,最后提現失敗,合計被騙50萬元。
六、2022年1月,湖北省某市張某某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平臺客服,能準確說出張某某個人信息,并表示要幫張某某消除“校園貸”記錄,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張某某按照對方要求向多個網貸平臺借款,并分別轉到對方提供的賬戶,合計損失6萬元。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近年來,利用APP進行詐騙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約占整體案發量的六成。其中,網絡兼職刷單、快速貸款等詐騙APP較多,特別是有一些仿冒各大銀行和金融平臺的APP具有較大迷惑性和欺騙性,廣大人民群眾需提高防范意識。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同志強調,各類網站平臺特別是具有社交屬性的相關平臺要嚴格落實企業責任,加強涉詐信息處置,堅決把好第一道關。手機廠商、安全廠商、瀏覽器廠商等要積極接入互聯網預警勸阻平臺,應接盡接、不留死角,織密預警勸阻網絡,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貢獻力量。
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