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正式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對于造車業務,小米稱,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近兩年,關于小米造車的傳聞不絕于耳。據媒體報道,2018年,小米在內部啟動了名為“micar”的造車項目調研。2019 年第三季度小米在董事會上再提造車,王川向雷軍建言,認為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車的時機。今年2月19日,有媒體報道稱,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就在幾天前,還有消息稱小米與長城汽車聯手造車。
官宣下場造車前,小米已對電動汽車“垂涎”已久,并較早開始了圍繞新能源電動車的相關布局。早在2013年,雷軍就曾表示對“特斯拉汽車很感興趣。”2015年和2017年,雷軍創立的順為資本分別投資了“新能源三子”中的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與此同時,小米積極發力車聯網車載服務系統,2019 年 6 月,小米與奔馳合作,旗下小愛同學進入汽車人機交互系統。企查查App顯示,當前小米關聯公司擁有的與車輛相關的專利已達134件。
充電設施等配套服務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的關鍵因素。在這一領域,小米也早已展開布局。2020年7月,能源物聯網EIoT及能源新零售平臺能鏈獲得9億元D輪融資,股東中出現小米集團。
資料顯示,能鏈旗下快電平臺連接70余萬根充電樁,占中國公共充電樁總數的90%以上。能鏈這樣的數字能源基礎設施有望成為小米新能源汽車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百度、小米等更多科技公司,以及傳統車企加碼新能源汽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在此過程中,數字能源基礎設施的配套發展也必須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