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存錢,這點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據(jù)悉,全球平均儲蓄率大概在20%,中國居民平均儲蓄率是它的兩倍還不止!正所謂“口袋有糧,心里不慌”,在“存錢”這件事上,中國一直占據(jù)著全球頭把交椅。
不過,這些年國內儲蓄率也發(fā)生了一些轉變,那就是咱們國家的居民儲蓄率在一點一點地降低,從2008年最高峰51.8%一路下降,到了2011年首次跌破50%,2020年后逐漸趨于平穩(wěn),一直在45%左右徘徊。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國儲蓄率這些年一直在下降呢?中國人難道不愛存錢了嗎?大家的錢都跑哪里去了呢?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及結合周邊親朋好友的真實經(jīng)歷后,我總結了四點主要原因:
首先,負債過多,沒多余的錢存。網(wǎng)上流傳著一組數(shù)據(jù),我國城鎮(zhèn)家庭負債率為62%,國民人均負債14.2萬左右,5.6億人口沒有存款,這個數(shù)據(jù)是不是挺嚇人的?
都干了什么讓負債如此之高?眾所周知,我國居民的負債主要集中在房子車子上。樓市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快速上漲,讓少數(shù)家庭率先實現(xiàn)了財富階層跨越,看到了紅利后,越來越多普通人想借著買房逆風翻盤,紛紛加入買房大軍中,房價越來越高,買房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大,普通人沒辦法只能借錢買房。
買房動輒需要幾百上千萬,普通家庭家里那些存款根本不夠,所以很多人轉向銀行貸款買房。房貸期限一般是二三十年,每個月的還款少的幾百,多的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都有,這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賺到的絕大多數(shù)錢要拿來償還銀行借款,剩余的部分要用來保證日常生活,基本上沒有多余的錢存入銀行或做其他投資。
其次,國內投資渠道多元化。這一條是建立在家庭或者個人償還負債之后有多余存款的前提下。說到投資,年紀大一些的人普遍喜歡將錢放在銀行,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把錢放在銀行安全”,銀行的安全性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實除了將錢放在銀行讓人放心之外,更多的是受到他們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
別看我國現(xiàn)在金融市場百花齊放,投資的渠道非常豐富,但如今看起來稀松平常的投資方式在很久之前是非常罕見的,哪怕某種投資方式存在,在當時的社會也不是主流,至少是不被那個年代的大部分人接受。
先吃螃蟹的人也有,但肯定不多。絕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賺了點錢,第一時間是想著將錢存到銀行去,畢竟那個年代銀行利率也不低。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持續(xù)走低,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連通貨膨脹都跑不過,大家會優(yōu)先選擇收益更高的投資方式,不會傻傻的將錢留在銀行等著貶值。
第三,錢不值錢了,有錢了趕緊消費。錢不值錢了,主要是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上漲,這讓我想起一些人曾經(jīng)的調侃,普通人對抗通脹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費。趁著貨幣還沒有貶值,物價還沒有進一步上漲,將賺到手里的錢盡快消費完,讓錢的價值實現(xiàn)最大化。
雖然帶有調侃的味道,但還是有一些道理的。物價上漲帶來的煩惱大家深有體會,個性消費品就不說了,畢竟不是人人都需要這些商品的,但關乎大家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在漲價,同樣的商品過段時間需要支付更多貨幣才能拿回家。
在收入不增加的前提下,日常消費支出卻在增加,每年家庭結余就會減少,大家往銀行存的錢自然也跟著減少了,加上受到“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思想的影響,不少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壓根就是月光族,存錢就成了一種“奢望”。
第四,不可忽視的特殊情況,Y情影響。單獨將這一條摘出來講,是因為Y情的反反復復真的影響到了不少家庭。還記得2019年年底開始,2020年1月爆發(fā),本來大家以為用不了多久一切都會恢復正常,但短短幾個月里還是有不少中小企業(yè)倒閉了,不少人失去了工作,收入全部歸零。
如今來兩年過去了,很多城市商鋪根本沒有恢復到Y情之前的營業(yè)狀態(tài)! 最近,Y情又來了,按照慣例,不少城市又開始封閉式管理,城市交通停了,各類門店關門了,大家又開始不要錢似的瘋狂囤積口糧了。
一邊是收入再次受到影響,另一邊為了配合防Y工作,還要在搶購潮中買上一堆高價日常消耗品在家,這個時候別說還有多余存款放銀行了,都在忙著拿存款儲備干糧呢!成千上萬的家庭一起這么干,儲蓄率下降是必然的。
小結
儲蓄率一年比一年低,可能是因為家庭或者個人背上了幾十年的負債,提前透支了幾十年的收入,還有就是受新的消費觀念影響,尤其是年青一代人比較注重當下生活品質,賺到的錢趕緊就花了,當然通貨膨脹因素也不可忽視,通脹影響下,日常消費品支出也挪用了部分存款,最后就是眾所周知的特殊因素加劇了收入的變動,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