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已經一個多月了。隨著戰爭進程,目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網絡攻擊主要還是發生在1月份。俄羅斯發起了一些小規模網絡攻擊,70多個烏克蘭網站遭到破壞,其中幾次攻擊中斷了外交部和教育部等政府網站。美國加州Vectra公司安全專家Aaron Turner認為,這些攻擊雖然是“重大且史無前例”的,但它們“還不是災難性的”。他認為主要還是沒有任何國際大國愿意扔出網絡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塊石頭。源于國際上其它國家對俄羅斯的網絡攻擊看起來也只是政治宣傳大于實際效果。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地面戰場大面積基礎設施破壞性的攻擊越演越烈,通信和電力基礎設施大面積失效,網絡戰更難以凸顯作用。
戰前,很多專家曾擔心俄羅斯作為世界首席黑客超級力量可能引爆異常巨大的網絡戰,遠超物理戰場。一度,美國總統拜登還警告說美國已經準備好了響應任何關基設施的攻擊,甚至美國科技界流傳一種“網絡版珍珠港” Cyber Pearl Harbor”的說法。但目前,專家們認為,在網絡戰的前沿一切還相對平靜。美國國家安全局前總顧問Glen S Gerstell說,“盡管未來很可能會發生,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如很多專家所預料的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完全破壞性攻擊。”
很多跟蹤俄羅斯網絡作戰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網絡攻擊破壞性還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這些攻擊更像是在做“武器測試”。諸如實現電網系統關閉、爆炸、自毀,甚至數周或更長時間才能修復,這種產生廣泛物理打擊效果的攻擊還很少。也可能很多情況下,煉鋼廠、油氣管網已經被導彈摧毀了,所以沒有看到類似于伊朗震網病毒(Stuxnet)攻擊那樣實現1000臺離心機摧毀的效果。
為什么網絡戰的硝煙不如預期激烈?綜合考慮網絡戰的特點和規律,猜測可能有以下幾點:
1,可能俄羅斯已經克制了網絡戰的行為。
網絡戰,不像傳統戰爭,邊界不好確認,如果只是幾個網站,不是戰爭的最終目的。很多人可能期望像美國攻擊伊朗的震網病毒一樣的真正網絡戰,但這在大規模的互聯網中則可能出現無法控制邊界,產生超出控制的麻煩。畢竟,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和2000年之后陸續出臺的相關解釋,網絡攻擊已經可以觸發公約第5條,導致北約集體過激反應,這是俄羅斯所不希望看到的。
2,可能烏克蘭前期的積極防御已經起到了關鍵作用。
CCDCOE是北約聯合網絡防御組織之一,總部位于愛沙尼亞,烏克蘭已經于3月初加入該組織,作為派遣國的地位。新聞顯示在俄烏戰爭之前,北約曾授權該組織集合了許多歐盟國家的網絡戰專家赴烏克蘭進行支援,加強網絡戰防御指導。歐洲的網絡戰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類似外援可能已經發揮了較為關鍵的防御作用。雖然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的沖突,但是,網絡戰方面已經被動參與了更多國家。
3,網絡戰本身存在著宣傳過激的問題,導致預期過高。
可能是伊朗震網病毒事件太過于獨特,導致媒體在發布相關文章時,刻意進行了渲染,對事件并沒有進行客觀判定、科學甄別。目前來看,存在著一種可能,即重新定義網絡戰,激起更大范圍炒作。比如某公眾號發文《俄烏沖突:世界上第一次加密戰爭》,聽起來好像在談網絡戰,實際是關于加密貨幣,核心內容無非是加密貨幣圈子支持了烏克蘭。這本身更多可能是東西方價值觀的裂痕。但這種炒作使得更多人關注到網絡戰,客觀上也將進一步激起更激烈的文明沖突。
4,真實的網絡戰可能存在,但是效果難以評估。
各國都傾向于保護自己網絡戰實力,以待更為關鍵的競爭中發揮作用。影響較小的網絡戰應該還主要發揮局部干擾、輔助心理戰宣傳戰等作用,但是打擊效果難以評估。可能未來,隨著更多俄烏作戰信息被披露,才能真正一窺俄軍網絡戰真實能力。
畢竟,相對于傳統戰爭,一次網絡癱瘓作用有限。網絡上還總能看到烏克蘭在發出聲音,甚至進行網絡視頻會議,連線歐盟議會、英國議會、美國議會等發表澤連斯基總統的演講,如果網絡戰真的那么強,是不是應該在關鍵時刻阻斷這種敵對行動?真實的網絡戰,不能期望像傳統戰爭一樣的效果,除非網絡戰重新定義。
所以,種種跡象來看,這場戰爭可能與網絡時代的網絡戰預期較遠,畢竟,俄羅斯采取的不是美式軍事作戰體系和裝備,相對來說戰場上更加務實,裝甲洪流的毀滅性打擊效果還是遠超偏虛的網絡戰。必須強調的是,盡管目前還沒有看到,但明天,真正的網絡戰隨時可能會發生,但不是俄烏的網絡戰。
此外,其它消息顯示,俄軍使用的M427密碼機被烏克蘭武裝繳獲。該密碼機用于俄軍基層指揮部隊發送作戰文字消息,加密語音通話。該密碼機開發設計于2000年,包含一個基座(含電子電路、鍵盤、5孔紙帶讀取器、密鑰存儲設備接口),一個鉸鏈連接的顯示器,可以像筆記本電腦一樣合起來。密鑰存儲使用美國Data Key公司制造的密鑰存儲設備。類似設備可能在互聯網時代看起來比較過時,但是它們具有當下很多設備不可比擬的安全優勢,它們幾乎無法被黑客攻擊,也更能抵抗電磁攻擊。所以,真正的網絡戰沒有出現是有很多客觀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