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價異常波動,成為一個歷史事件。
3月7日,倫敦金屬交易所的LME期鎳報價猛漲到55000美元,超過歷史高點,漲幅高達90%。3月8日,LME鎳價繼續狂飆突進,突破10萬美元關口。極端事件發生后,LME宣布暫停鎳交易,鎳價定格于80000美元/噸。倫鎳兩個交易日里大漲240%,刷新LME成立145年來的價格飆升紀錄。
8日晚間,倫敦金屬交易所宣布,推遲原定于2022年3月9日交割的所有現貨鎳合約的交割,并取消所有在英國時間2022年3月8日凌晨00:00(北京時間3月8日早上8:00)或之后在場外交易和LME select屏幕交易系統執行的鎳交易。
市場傳聞稱,中國一家企業——青山集團20萬鎳空單被國際資本逼倉。“資本的殘忍和貪婪,在這次鎳事件中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網友感嘆。
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什么取消3月8日的鎳交易。有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市場被操控,價格極度失真,所以作廢。
俄烏沖突是此次倫鎳暴漲的導火索。但是在經歷短期暴漲后,鎳價再度大漲已脫離供需基本面,成為資本博殺的“角斗場”。當前倫鎳市場上演的逼倉是一場布局已久的逼空行為。LME鎳市場的主力操縱有跡可循,根據LME官方數據顯示,自1月10日開始,某單一客戶持有的鎳期貨倉單占比從30%—39%逐漸增加,到1月19日達到50%—80%。而自1月13日開始,該客戶在到期日最近的3月鎳期貨合約上持有的凈多頭寸與倉單總和量占總倉單的比例已超過90%。這種過分明顯集中的頭寸,突顯出一個巨大的期現貨貿易聯合體在操作LME鎳期貨倉單市場。
面對市場操縱,倫敦金屬交易所果斷宣布3月8日交易取消。LME宣布,考慮在3月11日之前多日停牌,LME將積極規劃鎳市場的重新開放,并將盡快向市場公布相關機制。LME上一次暫停其中一項合約的交易是在1985年的“錫危機”期間,當時,由于國際錫理事會(International Tin Council)崩潰,LME暫停了4年的錫交易。一位業內人士對彭博社表示,暫停鎳交易是“正確的做法”,他稱:“LME需要把他們鎖在一個房間里,告訴他們在達成協議之前不要出來,就是這么簡單。”
還有網友分析,倫交所“拔網線”:不是為了大鱷,是為了自救。
網友們還在追問,1997年株冶鋅、2004年中航油、2005年國儲銅、2018年中聯油、2022年青山鎳,為什么中國屢屢遭遇狙擊?總結這些案例,可以發現幾個共同點:均是做空被套(期貨空頭或期權賣權)、被資金多頭逼倉;均發生在海外交易市場;均在現貨市場擁有較高現貨實物,但衍生品頭寸超過了現貨實物量:1997年株冶年產30萬噸,衍生品空頭頭寸45萬噸;2004年中航油每年實際進口量1700萬桶,衍生品空頭頭寸5200萬桶……此次如果是青山集團做空被逼倉,那么其產品是以NPI和高冰鎳的形式供給市場,這些產品屬于鎳的中間品,不能進行交易所交割,如此卻大量做空,網友評論:“投機難辭其咎。”
中糧期貨董事總經理焦健認為,在衍生品市場,多數逼倉是發生在多逼空,因為市場上的錢永遠比貨多。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核心是衍生品頭寸與現貨實物(或合同訂單)頭寸相匹配,超額套保一種程度上就是“投機”。
從這個意義來說,產業企業做期貨套保,一定要保持對市場的敬畏,持有衍生品空頭時,需要隨時關注庫存情況,低庫存下的空頭尤其要謹慎。非交割品套保時更需謹慎,靈活選擇多種工具、多個市場。此次事件當引以為鑒。
另一方面,面對倫敦金屬市場震蕩巨大波動,上海期貨交易所已發文提示市場各方做好風控,國內鎳電子盤市場暫停交易。有傳聞國內金融機構正在開會檢查客戶海外套保頭寸,包括所有重點企業,以確定多空倉單規模,做好風控預備。有接近上期所的人士表示,國內近期鎳交割無慮,市場不宜盲目跟風。
面對這起足以列入金融史事件,不少網友認為:中央提出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非常必要。我國國內交易市場更安全,繼續推進我國期貨市場的改革開放,做強主場,不僅提升中國的定價權,還可以反向抑制海外資金的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