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央行上繳超萬億元利潤”這一消息,自3月8日晚發布后,逐步發酵,成為市場熱議話題。記者采訪了解到,央行上繳利潤并不等同于降準,但具有類“降準”的效應——在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上,二者有望實現“殊途同歸”。
“央行上繳超萬億元利潤”這一消息,自3月8日晚發布后,逐步發酵,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對于政策的解讀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有聲音將這一舉動與降準畫上等號,認為“全年1萬億增量基礎貨幣投放相當于50BP降準”。更有甚者,認為“這一行動效果或遠勝過降準”。
難道說,市場主體此前預期的降準,真的以另一種形式降臨了嗎?
記者采訪了解到,央行上繳利潤并不等同于降準,但具有類“降準”的效應——在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上,二者有望實現“殊途同歸”。上繳利潤的具體流動性釋放效果,仍取決于多方面因素。
而且,這并不意味著,降準窗口就此關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后續降準的必要性有所降低,但降準是否落地,仍取決于宏觀經濟金融運行態勢。此外,綜合考慮內外因素,近期降息概率增加。
可實現“類降準”效果
但并不等同于降準
昨日晚間,央行發布公告稱,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
由于這一過程涉及基礎貨幣投放,屬于擴充增量,多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從效果上來說,上繳利潤與全面降準,有望實現“殊途同歸”。
“上繳利潤、財政支出之后,基礎貨幣增加。”中金公司表示,總的來看,這次上繳1萬億元利潤(財政支出之后)帶來的基礎貨幣投放規模相當于降準50BP帶來的基礎貨幣增加。從這個角度看,近期全面降準的必要性下降。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上繳利潤有“類降準”50BP功效,只要這部分錢形成政府的財政存款后并投放,那就會形成基礎貨幣的擴張。
中金公司還表示,在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上,上繳利潤再投放的效果遠好于等量降準,因為其直接改善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且直接帶來廣義貨幣投放。然而,降準是釋放一部分鎖死的基礎貨幣給商業銀行,不一定直接帶來信貸。
需要“敲黑板”的是,二者的作用機制存在差別。
“與直接降準通常一次或兩次落地不同,央行上繳利潤對資金面的寬松效應在短期內較為有限。其次,降準會直接增加銀行長期流動性,提升其放貸能力,但央行上繳利潤沒有這個效果,它直接增加的是財政減稅(退稅)降費能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王青說,“結存利潤按月均衡上繳”意味著相關資金不會一次性劃入財政賬戶;而且,具體落到財政支出方面,還需要一個過程。
上繳利潤產生的具體流動性釋放效果,仍取決于多方面因素。“由于1萬億元利潤上繳和財政的支出還存在一定的時間差,流動性條件進一步寬松需要等到財政存款的實際投放。”中金公司說。
張瑜表示,本次“類降準”并非一次性釋放,同時,只有當財政資金使用后流向企業居民端,實體經濟的才能有“類降準”感受。此外,本輪上繳利潤限定了資金的用途,因此實體經濟感受的流動性釋放或小于50BP的降準。
降準必要性降低
但窗口并未關閉
正值3月,我國貨幣政策已步入了重要的窗口觀測期——一方面,美國最新通脹數據發布在即,前瞻3月加息態勢,是“鷹”是“鴿”尚無定數;另一方面,我國5.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已經樹立,上月社融“成色”即將揭曉,穩增長訴求持續凸顯。
多位分析人士此前表示,“靠前發力”的貨幣政策需要加大實施力度。尤其是在“穩增長”訴求越發強烈的背景下,適時適度降準,能夠配合和支持信用擴張需求,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效助力實現穩增長目標。
在“央行上繳利潤超萬億元”過后,市場認為,短期降準的必要性降低,那后續降準還有可能落地嗎?
“央行上繳利潤有降準效應,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來直接降準的必要性和次數,但這并不意味著二季度降準窗口就此關閉。”王青表示,后續是否實施直接降準操作,主要取決于宏觀經濟金融運行態勢。
王青表示,一個重要觀察點是即將公布的1-2月投資、消費等宏觀經濟數據,以及2月金融數據。其中,可以重點觀察2月各項貸款余額增速能否實現“由降轉升”。
“從1月份的金融數據來看,近期加大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的效果在信貸增速上還未充分體現。若接下來貸款增速沒有出現一定幅度的趨勢性上行,全面降準、乃至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就會仍然存在。”王青說。
“補充資金缺口、提供中長期增量資金,降準是可選項。”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雖然未來一個季度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壓力較低,但是仍然存在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導致的流動性缺口,可能成為降準的觸發因素。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較小、銀行超儲率也再次下行,要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和降低貸款利率,一方面需要彌補中長期資金缺口,另一方面需要降低負債成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國內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國內需要適度加大貨幣政策擴周期與逆周期調節力度,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全球疫情尚未結束,海外政策轉向,國際地緣局勢升級等因素,都表明當前降準仍有必要性。
美聯儲加息在即
“搶跑”降息概率增加
降準之外,政策利率“降息”也是政策選項。
張瑜提醒,可以關注3月15日MLF降息的可能性。由于美國2月CPI同比數據大概率較今年1月進一步抬升。在通脹提升的情境下,不排除美聯未來通過連續加息的方式抑制通脹。因此,3月15日,人民銀行存在“搶跑”降息的可能,一方面可彰顯獨立性,提振內部信心,;一方面推動全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也有助于“擴信用”的加速修復。
“往后看,目前存量基礎貨幣水平不低,隨著季末財政投放進一步釋放基礎貨幣,近期降準概率下降。但由于海外風險和疫情反復影響,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經濟預期較弱,近期降息概率在增加。”廣發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倪軍說。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近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精準,實施降準降息,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降準降息需要綜合考慮經濟形勢變化,整體看一季度出現的概率不大,可能會在三、四季度。”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降準降息仍有可能,但也不必連續降準降息,最好的方式是“邊走邊看”,看政策的實際落地效果。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范子萌、張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