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
不久前,“29歲美女嫁7旬富商”的謠言曾在網絡引起熱議,造謠者將被害人申女士與外公多年前的合影下載,配上聳人聽聞的文字后在網絡上大肆傳播,伴隨謠言而來的,是好事者的跟風轉發和如潮謾罵,給申女士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近日,央視《法治在線》欄目對案件進行了詳細報道,東莞警方主動出擊,在第一時間抓獲了造謠者吳某,他在公安機關供述,自己捏造謠言的原因竟然是為了“給自己的號吸引粉絲”,從而帶動他所從事的地產銷售業務。目前,遠在東莞的造謠者吳某已被刑事拘留,東莞南城區警方正在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對他立案偵查。
給謠言畫上句號的,絕不能是不了了之,而應是造謠傳謠者受到嚴懲,被害者得到撫慰,真相大白于天下。對此,長安君有三句話要說。
第一句:拿謠言變現太過卑劣,必須休矣
互聯網時代,造謠者的動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這個“29歲美女嫁7旬富商”的謠言一樣,一個謠言的產生與傳播,可能不再是為了泄憤、報復,而是為了拿謠言變現,赤裸裸地爭名逐利。造謠傳謠者在互聯網攪起動輒數億流量的滔天巨浪,自己卻躲在屏幕背后做著“爆紅”“暴富”的美夢暗自竊喜。
網絡謠言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聳人聽聞的謠言刺激眼球、挑動社會敏感神經,擾亂互聯網的風清氣正。作為被網絡謠言中傷的受害者,無論如何澄清辯白,在龐大的流量面前顯得無比渺小,這樣的恐懼與壓力常人無法承受。更可怕的是,這種無端出現的謠言并沒有特定的指向,它會讓我們身處網絡空間的每一個人莫名自危,誰都難以預料“飛來橫禍”會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對不特定人的人格侵害,影響人們安全感,危及社會公共利益。究其根源,還是要依法嚴格治理,給“流量經濟”剎閘降溫,不要讓它的負面影響在全社會溢出擴散,及時遏制住對流量不正常的追求沖動,讓社會心理從“一夜爆紅”“一夜暴富”的幻想中回歸理性常態。
第二句:懲治網絡謠言,法律不會缺位
“謠言猛如虎”,網絡謠言帶來巨大的心理傷害,也許只有被中傷者自己才能深切體會。但是他們絕不是孤立無助,法律是有力的武器,政法機關是他們最堅強的后盾!
對于懲治網絡謠言,法律法規有完備詳盡的規定,從民法典對公民人格權保護的升級,到行政法規對造謠行為的常態化打擊,再到刑法對相關犯罪的懲治,鑄成了一座不可撼動的銅墻鐵壁。兩高還專門針對網絡謠言制定了司法解釋,從誹謗罪、尋釁滋事罪等方面作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
政法機關的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法律“長出牙齒”。如造謠“29歲美女嫁7旬富商”而被刑事立案的吳某一般,對違法犯罪無情的打擊,一次次宣示著政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不變立場——一起起鮮活的案例不只是“公開課”,更告訴每一個人,法律絕不是花圃中供人賞玩的美麗花朵,而是帶刺的高大藩籬,膽敢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第三句:對違法犯罪者揮出重拳的速度與力度,就是對被害者悉心呵護的溫度
可以說,網絡謠言可能構成的侮辱、誹謗、尋釁滋事是“小案”“輕罪”,但“小案”“輕罪”絕不意味著被姑息放縱。越是“小案”就越是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越是“輕罪”,就越能在懲治中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只有主動擔當作為,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當東莞南城警方發現“老夫少妻”謠言后第一時間主動跟進,在確定了基本事實后立即控制了犯罪嫌疑人,向社會進行通報,還被害人以清白。在“杭州取快遞女子被造謠出軌”案中,檢察機關以嚴密的論證將案件由自訴轉為公訴,打破網絡謠言被害人維權窘境,通過主動出擊維護了公平正義。
不放過每一條網絡謠言,不放過隱藏在屏幕后的每一個造謠傳謠者,讓違法成本足夠高,讓懲治力度足夠強,才能維護好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正。這是政法機關的職責和使命——以人民為中心,辦好每一起個案,維護好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案件就被賦予了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