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危機:不想上班,又不敢辭職
剛開始工作那幾年,懵懵懂懂,每天要學的東西一堆,看到什么新東西都想學,那時候每天睡覺仿佛都聽到技能樹嘶嘶增長的聲音,但10年以后,忽然發覺一起前行的伙伴,越來越少,工作初期的那種沖勁,也慢慢丟失。
生活中的瑣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需要去住院,月尾的各種開支賬單鋪天蓋地,房貸呀,車貸呀,孩子的興趣班。。。。。發了工資都不是自己的,然后開始懷疑人生。
對自己的價值觀排序也越來越迷茫。每天出門上班:頂著一種無形的壓力。就這樣熬過一天又一天。 工資增長還是這么緩慢,在目前的工作中也看不到什么成長,感覺自己的競爭力正在逐步下降,陷入了瓶頸期,只能固守著一份相對安穩的工作。
如果失去現在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
難道自己的職場壽命已經達到了上限了?可人生的路還有這么長,這該怎么破呢?
倦怠的職業危機中期
在我20幾歲的時候,理想中的職業生涯是從畢業開始工作不斷提升,一直走上升路線。
可現實情況呢,幾乎所有的行業和公司都是金字塔結構,每過幾年,就會有一批人卡在原來的那個臺階上,沒法再往上走。
多少白領,天天早上出門擠地鐵,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是在忙。
但是他過了一些年才發現,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職加薪,本質都是教育和年齡的紅利,等到黃金年齡一過,如果沒有升到一個不可缺的位置上,絕大部分人迅速進入停滯甚至下行通道。 這就是每個人時代的紅利期都有上限,不可能無限上升的。 這個階段就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是個關口,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破局方法可能會一直被困在那里,難免會覺得,我這一輩子,有可能就這樣了吧。
這時候是不是就算遇到了職業危機了呢?其實不然。 工作最初的快速進步期,感覺每天都能學特別多的東西,做的事情熟練度都在增加,每一年看問題的眼光都在不斷地變化。 只要你在某領域熟能生巧,都會經歷“職業倦怠”。一方面說明你工作還不錯,做得還算得心應手時,同時也意味著你在此領域未來能取得的進步將越來越小。經濟學上叫“邊際效益遞減”
好比你肚子餓了,吃了三個饅頭吃飽了,雖然這三個饅頭都是一樣的,但對你的意義肯定是第一個最香,第二第三個就會出現“邊際效益遞減”。
“邊際效益遞減”其實是人生的正常狀態,如果你能夠在這個狀態中持續保持產出,老板也不會因為你的進步幅度少了而給你降工資。
但如果“邊際效應”遞減到零甚至負數,這就是真正停止了進步,產出也同步遞減,這就是職場上常見的兢兢業業但能力有限的老員工,無法承受任何職業變化的打擊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危機。
職業倦怠只是一個心理預期的問題,但職業危機卻是實實在在的生存問題。所以我們大部分的人現階段考慮的都是如何延緩職業危機的到來。
如何渡過拐點
很多時候,焦慮了,迷茫了,恐慌了,只是對現狀的感受,而感受本身是復雜而模糊的。 只有當你愿意把迷茫的感受,從大腦里的思維轉換成一種客觀的認知的時候,也就是說你能夠清楚地描述出你的迷茫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地定位到迷茫背后問題的根源,從而有機會在生活的岔道口上選擇一條正確的路繼續前行。 這里給大家出幾招,如何度過這個關鍵拐點。
1. 學會用老技能連接新技能
未來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當能力要求突破原有技能時,需要不斷學習增加更多新技能。
這時候不是放棄原有項目工作經驗,而是將原有的流程、管理能力遷移至新工作中,并逐漸增加新工作的內容,讓老技能幫助自己順利完成新技能嫁接。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因為新技能陌生而不敢起步,也能借助原有技能經驗盡快學會新技能。
2、跨界思維
拿設計師職業舉例,許多中年設計師的焦慮來源于未來,對職業發展,崗位發展看得不夠清晰。
發展到某種程度,跨界就成為必然,培養自己的整合能力,開始嘗試思考產品的問題,運營的問題,甚至技術的問題。
這樣,你的職業路線不會受限于執行端,更宏觀。這種設計師是稀缺的。
3. 提升軟實力
度過職場初期的技術提升階段,大部分人執行上已經輕車熟路,但還是不愿意或不擅于溝通。這對你的職業發展沒有好處的。
幾乎我認識的所有突破瓶頸期的人都會溝通,善于觀察,善于拆解需求的真實意圖。如果你實在沒辦法讓自己懂得溝通,那么也很難在執行深度上再進一步。
所以你得清楚,不說話,不愛與人打交道,這無關于你的性格,這將影響你的執行深度。
4. 外力幫助
陷入職業發展瓶頸,也是一種內卷。
一個人要解決內卷化的陷阱難題,是需要外力來幫助的,即需要外界拉一把,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貴人。
所謂的貴人,其實就是比你高出一個段位的人,你的問題在他那里不算什么問題,他可以把你從負面循環的底層拉上去,當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饋,你就能在高層次上進行良性循環了。
如果你能力差一些,也有可能是鎖死在了一個稍微高一些的層次,但是一定會比你之前強一些。 尋找職業導師溝通積累經驗,比如公司的資深員工,校友群里的前輩等。 愿意做職場導師的人一般較熱愛分享,向他們咨詢一些工作、人際關系乃至職業發展的問題,他們給到的點撥建議可能只是他們日常生活一部分,但對于你可能是職場轉換或者一夜間心智突破的關鍵。
學會自我進化
別把職場當作學校,這里你就是領份工資然后干值得這份工資的工作,天經地義。
如果想要成長,讓自己更值錢。請一定學會自我進化,自我增值
開始把被動的由時間堆積帶來的緩慢的身價增長,變為主動的快速地更有效投入產出更高的爆發式的身價增長。
雖然利用零散的時間,但不要單調的學習,零散的學習,被動的學習。搭建自我進化循環上升系統
比喻說工作之余發展第二職業,兼職,等等,將來有一天可以把副業當主業來干。
1、選擇好自己將來發展垂直領域
2、羅列第二職業方向必備的能力(銷售總監?專業會計師?溝通表達?)
3、有目標地學習(工作里的思考沉淀,和人聊天,閱讀)
4、形成專業的知識體系
5、練習機制保證自己把知識內化為能力
6、形成能力模型
7、修正自己的職業方向和能力模型框架
抽一個周末坐下來,把以上內容好好地整理下來,每個季度做一次復盤。
在競爭激烈,變化如此之快的社會中,除了躺平退出,能夠從“邊際效益遞減”逆流而上做到“遞增”的人要么具備了強大的學習能力,能持續迭代更新
要么盡早積累資本,早點上岸,且財富多得能夠自動加速升值。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危機感,是未知的恐懼和不確定性所造成的。 中年危機是社會規則設置的一道坎,也是社會競爭的產物。
生活在這個社會里,我們需要適應規則,解決中年危機不是讓它不存在,而是正視它的存在,把握好自己可以控制的變量,然后勇敢去沖破它。
一個人的進步是需要持續的,如果不進步,不光是中年危機,少年、青年都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