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際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大會前沿會議(KDD Pre-Conference)上,天眼查創始人柳超博士在發表主題演講時宣布,天眼查推出科研公益數據開放平臺,免費向高校、科研機構開放,幫助科研機構進行宏觀經濟、產業經濟等研究和決策。
(圖為:天眼查科研公益數據開放平臺項目)
柳超說,“我長期從事技術工作,深知做數據挖掘時沒有數據的痛苦,所以天眼查推出了科研公益數據開放平臺(
https://npo.tianyancha.com/)。 我們希望幫助大家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數據問題,解決大家在進行數據挖掘研究時沒有數據的難題;另一方面是研究成果轉化的問題,如果有機構使用上述數據開發出成果,天眼查將會在App平臺進行展示。讓大家使用我們的平臺,也把產與研的雙向循環給構建起來。”
目前,平臺已經吸引了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二十余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入駐申請。
柳超表示,“天眼查希望與廣大學術研究機構建立更廣泛而深刻的關系,一起打造為公眾所有、為公眾所治、為公眾所享的平臺,為公平看清世界做努力。” 他表示,大數據的魅力在于連接,對于廣譜平臺來說,它的意義在于建立可信連接。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對市場經濟的驅動才剛剛開始。
同時,天眼查在構建自己的可信商業元宇宙。柳超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構建可信連接。我們在采集公開數據時,利用了區塊鏈技術,打上時間戳,記載于“天眼鏈”上,實現了可追溯不可篡改,這就實現了數據的可信。另外我們還可以進行跨鏈交易。”
這種正向循環,提升了普通公眾的對信用價值的感知和增信用信習慣的養成,減小企業間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商業交易成本,積極促進了社會誠信體系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大量基于天眼查商業數據的學術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在各個領域不斷綻放出促進社會進步的蓬勃力量。
天眼查以國家公示數據為基礎,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手段,打造了一張巨大的商業知識圖譜,構建了商業世界的數字雙胞胎。此知識圖譜在網絡空間中動態投射出中國近3億社會實體的近千個維度的實時及歷史變更信息,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統計學習等方法,對工商信息、法律、知識產權、招投標、輿情等數據進行了開放域的實體抽取、消歧、對齊與推理,將分散的商業信息融合成統一的商業查詢平臺。
“天眼查堅持開放合作理念,我們希望與更多專業研究人員一起,用底層海量數據疊加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多維創新成果,共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社會長足進步。”柳超說。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