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原標題:因缺乏正確認識,有人認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經簽訂就不能解除,一些用人單位因此在想方設法逃避簽此類合同的法定義務——(引題)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是企業的“終身包袱”(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旭
閱讀提示
法律界人士認為,要正確認識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含義,勞動關系雙方應打破偏見、消除誤解。勞動者的“鐵飯碗”應當是給單位創造價值的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用人單位也不要見到無固定期限就害怕被拖累,要理解簽訂勞動合同的本意是保護雙方的利益。
趙春青 畫
“我主動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沒要一分錢的補償金,為啥還要我賠償經濟損失?”6月22日,劉志威收到了勞動仲裁開庭通知書后覺得委屈。作為工作11年的老員工,放棄了“鐵飯碗”竟被企業追責。6月30日,仲裁庭當庭宣告的裁決讓他知道,原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也要提前1個月告知企業。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工人日報》記者采訪發現,實踐中,部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理解都存在誤區:勞動者誤以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以隨意自主解除、應簽而未簽的隨時可以主張賠償、內容不可更改;用人單位誤以為,勞動者主動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不補償、勞動者未簽就視為放棄、沒簽合同的不用給雙倍賠償。
勞動者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存誤解
5月17日,技術員劉志威向所在的沈陽某電氣設備生產企業書面申請了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3天后,劉志威去山東濟南一家同行業企業入職。6月2日,企業以“勞動者沒提前一個月申請離職,無人頂崗造成經濟損失”為由申請勞動仲裁。“我女兒已經在當地就業,我想著早點過去幫她,所以沒提前申請,直接走人,確實操之過急了。”劉志威說。
7月2日庭審時,雙方同意調解。最終,用人單位接受劉志威賠償經濟損失2000元。審判員解釋說,《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劉志威提前三十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便不用賠償。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能隨意解除,也不是隨時簽都能簽的。
吳建峰對自己的決定懊惱不已。2020年1月,他與企業簽訂的第二個三年勞動合同到期,本該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受疫情影響,沒有及時續簽,直至今年4月。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我以為相當于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就沒著急走書面程序。”吳建峰說。
當企業通知他被解雇時,他投訴到勞動監察部門才得知,本可以申請二倍工資賠償,但已過了一年的仲裁時效。《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但二倍工資差額部分不屬于勞動報酬,屬于對用人單位的懲罰性賠償,過了時效,法院不會予以支持。
記者采訪發現,勞動者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誤解有許多,比如,認為合同不能解除、解除必須進行賠償、合同內容不能更改。
主動詢問是企業應盡之責
同樣,實踐中,部分用人單位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簽訂、解除中也有因不按法定程序走惹上官司的。
“簽合同時沒主張無固定期限,簽完后反告公司,竟還告贏了。”大連某軟件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張麗麗認為,企業吃了一個“悶頭虧”。今年初,企業與兩名工程師簽訂了第3個三年勞動合同。當時,二人并沒有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庭審中,法官認為,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無法證明勞動者主動提出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只要勞動者提出賠償申請,用人單位就要承擔賠償責任。
與劉志威相似,何暢也是主動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同的是企業有過錯,當她向用人單位索要補償被拒時,仲裁庭支持了她的請求。
38歲的何暢是一名質檢員,企業經營額連續兩年下降,工資累計4個月沒按時發放。何暢提前一個月申請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企業聲稱,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沒有補償金。何暢便申請了勞動仲裁,結果用人單位敗訴。裁決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六條規定,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許多用人單位誤以為,勞動者主動離職的,不用給補償。”沈陽市一位審理此類案件的法官鄭虹說。用人單位違法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除依法承擔未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間的二倍工資外,還應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即雙倍經濟補償。
鄭虹介紹,正確步驟應當是,當滿足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簽訂的條件時,用人單位要主動詢問勞動者是否要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放棄的要簽確認書,未放棄的要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主動解除時,要看用人單位是否有過錯,有過錯的要及時補償。
“無固定期限”不是沒有終止時間
“‘無固定期限’是指勞動合同沒有一個確切的終止時間,勞動合同的期限長短不能確定,但并不是沒有終止時間。只要沒有出現法律規定的條件或者雙方約定的條件,雙方當事人就要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一旦出現了法律規定的情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同樣能夠解除。”鄭虹說。
現實中,鄭虹審理發現,由于缺乏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的正確認識,不少人認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經簽訂就不能解除。因此,很多勞動者把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視為“鐵飯碗”,千方百計要與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則將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看成了“終身包袱”,想方設法逃避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法律義務。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是任何一方的‘護身符’。”上海段和段(沈陽)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宇平說。她認為,勞動關系雙方應打破偏見、消除誤解。勞動者的“鐵飯碗”應當是給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而不是一紙沒有期限的合同。用人單位也不要見到無固定期限就害怕被拖累,員工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一樣可以解除合同。(部分受采訪對象為化名)
責任編輯: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