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可以躺平不干活的人不需要問這個問題,而問這個問題的人基本上是不能躺平不干活的。
不過既然這么多人提出這個問題,我們也不妨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滿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不同生活質量的人,對存款的要求也不一樣, 我們就以普通人的日常消費為例來說明問題。
一個普通人,在有車有房的前提下,也沒有其他的負擔,就是日常的生活消費支出,一個月需要多少錢呢?
我們來大概的算一下,吃飯一個月2000塊,交通出行一個月1000塊,水電煤通訊費等500塊,衣物500塊,社交往來1000塊,外出旅游1000塊,其他支出1000塊。加起來就是7000塊。當然有些費用我們是平均來算的,比如說旅游,不可能每個月都去旅游。
一個月消費支出7000元,一年就是84,000元。考慮到會有一些不可預知的支出,我們就按一年9萬塊錢算。
這個消費支出算不算高呢?2020年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189元。人均消費支出是21210元。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的話,消費水平還是高于平均水平幾倍的。不過既然想躺平不干活,至少也得維持中等以上水平的生活水準,才有意義,否則還不如出去干活呢。
那么,為了應付每年9萬元的消費支出,對應的至少每年有9萬元的利息收入,才能收支平衡。
那么要想獲得9萬塊錢的利息收入,需要多少的本金呢?
我們知道決定利息收入的三要素是:本金、利率、期限。我們就以一家銀行一款三年期銀行大額存單來看,這款產品年利率是3.55%,存期三年,按月付息。
通過計算得知,按照年化3.55%的收益率,每年要想獲得9萬塊錢的利息收入,大概需要的本金是253萬元左右。所以200萬是不夠的。
253萬元存款,不是個小數目了,如果在有房有車的情況下,還有253萬元存款,這樣的人并不多,可能5%都不到。
那么有了這些錢就可以真正躺平了嗎?其實也不是,這些錢看起來好像很多,其實風險邊際很低很低。
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可能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失去這些本金,失去賴以躺平的收入來源,陷生活于風險之中。
所以,除非金錢對你來說只是一個天文數字, 否則還是不要有這樣的想法,踏踏實實工作,拓寬自己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