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陌生人社交,最害怕的是見光死。
陌生人社交應用,其實也最害怕網友見面后、雙雙讓社交應用見光死了。
互聯網時代,相遇變得簡單,用戶被迅速集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互聯網陌生人社交的用戶數量預計達到6.48億。
關于適齡婚戀群體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改變。從80后90后的愁婚恨嫁,到如今,Z世代登上了婚戀市場的“舞臺”;從初代婚戀交友平臺世紀佳緣、百合網,到陌陌、探探這類主打顏值社交的平臺,再到避開露臉,更注重三觀、性格、愛好等內在社交的Soul、Uki,一代代婚戀配對、相親交友“產品”大變樣,呼應著年輕人不斷變化的婚戀觀,但底層邏輯從未改變——社交,依然是年輕人紓解孤獨的“良藥”。
不僅是創業公司,就連騰訊、阿里一眾巨頭,都不愿意放過這個穩定而巨大的“流量池”。
陌生人社交的迭代和流量變現到底是何邏輯?
就此,《時代周報》記者陳婷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從早期的百合網、世紀佳緣到現在的Soul,本質上都是以“約”為雙方契合剛需的社交模式,在流量獲取上并無區別。
只是在流量使用上,婚戀網站采取顯性平臺調控,Soul則是隱性平臺調控,用戶體驗卻是偶遇狀態而已。
但實質都是用戶充值會員來達成更多選擇或更優選擇。
Soul的流量獲取事實上就是買量。
通過買量從各種平臺上引流(包括通過內容平臺進行軟性廣告),同時用所謂靈魂交友的噱頭達成用戶之間的口耳相傳(用戶性別同一,即男傳男,女傳女)。
Soul顯然是一個社交類產品,如果是工具產品,則用戶黏性弱,類似U盤即插即用。
而其用戶黏性和可增長性,在于其是否真的能夠達成其所謂靈魂交友的實質,且在陌生人社交范圍內,實現用戶真正短平快的達成其登錄平臺之初的預期目標。
依靠這一特征,號稱“靈魂”社交的Soul,近日在納斯達克遞交了招股書。
在它近1000萬的平均日活用戶中,超過七成是90后與Z世代。你在Soul尋找你的Soulmate(靈魂伴侶),它卻帶著滾滾流量,去資本市場尋找金錢。愛情,不辨真假,就這樣“變現”。
但事實上目前,尚無明確信息指向該應用“效果”明顯,畢竟該應用主打的玩法,不像陌陌、探探那般簡單粗暴,需要用戶花時間在虛擬世界中沉淀“關系”。
因此,和早期的百合網、世紀佳緣對比,Soul只是不同代次的產品。
同時,Soul類應用,本質上是在陌生人社交范疇,不過它暫時還不構成對陌生人社交的頂流陌陌(含探探)的實質性威脅。
而且陌生人社交的走向也開始發生了異變。
以“約”目標為初始剛需的陌生人社交(此前的熟人、半熟人社交也有此類啟動目標),其最終的走向都是沉淀為“不約”。
僅從陌生人社交領域看,陌陌(含探探)的轉型是比較成功的,即走向直播+社交的方式,讓陌生人社交有更多的姿勢和場景,而不僅僅是以線下見面為終極目標,而是找到付費用戶(會員)之外,更多的盈利模式。
這也反映在Z世代自身的婚戀感知上。
比達咨詢指出,2020年,67%的婚戀交友用戶單身的原因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人”,而也有很多用戶單身的原因是“社交圈小缺少異性朋友”、“宅在家缺少社交活動”。
越來越宅,以至于陌生人社交需要設定更多線上場景來培養成半熟人關系,而不是急著促成線下見面。
而且陌生人社交有個bug,即線下見面,無論雙方是否見光死,都進入了熟人或半熟人范疇,其結果是陌生人社交應用在線下見面后,難免見光死。
與此同時,社交流量一直都是互聯網巨頭關注的焦點,哪怕是社交流量的頂流騰訊,也一直在嘗試,同時一直在品嘗著各種失敗。
可以說,社交流量,就是騰訊自己都不容易把控,熟人社交有微信/QQ,陌生人社交有陌陌、探探,如果不能對其進行顛覆,最佳通道是垂直賽道。
比如網易云音樂就是走音樂社交,略有所得,其他的往往都折戟沉沙,因為興趣社交,大多數用戶剛需不強,活躍度也不高,還有相當門檻。
另一方面,世紀佳緣、百合到陌陌、探探和Soul的迭代,其邏輯也并非產品所謂的特質決定,反而外因和機遇占了很大比重。
在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PC端只有簡單的定位,只能進行泛區域的社交,世紀佳緣便是屬于社區層面的泛區域交友,定位同樣在北京,卻可能是一兩小時的路程。
這就造成了距離。
但移動互聯網不一樣,實時對接,匹配附近,而且同時在線響應,這就讓時間差和距離差這些“最后一公里”變成了“樓下100米”。
然而,陌生人社交依然有著見光死的問題,光靠靈魂交友似乎不足以解決一切,無論是用戶之間的見光死,還是見光成功后的社交應用被放棄,皆如此。
怎么破?目前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