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天性,單獨憑借想象的話,幸福有多種狀態。不過生活在俗世中,長久的幸福就需要物質的基礎來支撐了。讓我們來參考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比如銀行有40萬存款卻沒房,有100萬房子的沒存款,這2類人誰會更幸福。
從衍生價值上對比
將40萬存入銀行,已經達到大額存單的標準,再加上今年上調,不少銀行的利率能達到4%,這樣算下來,每年能多出來1.6萬元。100萬的房子在一二線城市出租,最少也可以獲得兩萬元以上的租金。如果房子在小城市,租金大概在1.5萬元左右。我們分情況而看,在發達地區,前者創造出來的價值明顯低于后者。
如果回到小城市,兩者差不多持平。從其他附加屬性上來比較,房子保值性更強,因為房地產市場已經趨于穩定。40萬元的存款會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在漲上去的利息不一定能抵消將來的貶值。
從實用性上來說,房子不但可以給人歸屬感,還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舉個例子,如果是某一線城市的外來務工者,一旦在這座城市擁有房產,申請到戶口的難度將大大降低,這也間接解決了子女的入學問題,但存款就沒有這些作用了。
除此之外,還要保證持有存款的人有良好的消費習慣,超前消費的惡習已經司空見慣,在今天這個物價環境下,40萬元存款在消費不良者手里拿不了幾天。
從貨幣價值上對比
100萬元明顯大于40萬元,從貨幣價值上對比,孰勝孰敗,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擁有100萬房子的人自然會更幸福。房子在市場上可以增值,即便二手出售,也可以賣出不菲的價格。貨幣會隨著通貨膨脹縮水,但房子卻不會因為它面積減少。因此,很多人在通貨膨脹到達之前,會選擇將自己的流動資產置換為房產。民間還有一個說法,擁有房子的人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或許這就是房子給人們的安定感在起作用。
綜合對比下來,還是擁有房子的人更幸福。但是買到一個100萬的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為了買房子,背上了高額的貸款。就拿某網友來說,月收入五千多,房貸卻有4500,留下來的生活費用只有500塊錢。此人為了房貸節衣縮食,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更別說去館子里吃飯,連衣服都是挑便宜的買,快30歲還是單身,別人一聽他的經濟現狀,都給嚇跑了。
還要維持每天兩點一線的日常生活,先不說能否有實現幸福目標的一天,光目前面對的一切就足以壓垮他。去年疫情期間,許多人失業,保住崗位的人也停工好幾個月。在這一期間,很多人都沒有收入,但房貸不考慮這一點,依舊要求每個人按月還款,很多人在那個期間因為無法及時還貸導致征信受損。
這樣來看,對于大部分沒有多少經濟積累的人來說,想要擁有一套100萬的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而且,此處的房子也只是拿來做對比的,它也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幸福。
實現幸福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通過存款或者是購買房子的方式來實現。每個人的生活背景與經濟實力都不同,資質也不同,要考慮清楚自己的實際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再去努力拼搏,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壞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