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待在北京了。”得知遠在小城市的朋友,靠工資在當地買好房準備結婚的瞬間,小艾看著電腦屏幕上的PPT,靈魂出竅般地產生了這個想法。他曾無數次設想過這個瞬間的到來,但他沒想到這個想法來得那么突然。
曾經被這座城市的繁華和高收入鼓舞,小艾在京堅持奮斗了三年多。但眼見自己從熱情滿滿的應屆畢業生,變成在職場上疲于奔命的螺絲釘,存款卻還是摸不到大城市的房價,小艾被現實擊潰的瞬間越來越多。
一線城市不好留,這一點越來越顯而易見。隨著二三線城市在人才引進政策和硬實力上的雙雙發力,每年都會有人離開北上廣深,奔赴這些城市尋求發展機會。
從城市吸引力的角度來看,到底是哪些二三線城市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機會,接收了最多的北上廣深打工人?哪些城市最能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DT財經和聯通數科的數據智能團隊一起研究了這一問題,希望給同樣考慮這些問題的年輕人一些參考。
不在北上廣深打工,哪些二三線城市最受歡迎?
想要知道哪些二三線城市用工作機會,吸引了離開一線城市的人,我們采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根據聯通數科-大數據職住模型,按照用戶(年齡限定為23歲及以上)月內每日工作時段(09:00-18:00)分布規律判斷用戶工作地。如果該用戶在某月內出現在多個城市,則將其停留天數最多的城市判定為工作地。
如果某個用戶在2020年停留天數(該天數以月份為單位進行累加計算得到)最多的工作地與年初(2019年12月-2020年1月)的工作地不同,我們就大致認為這個用戶去了另外一個城市工作。
按照聯通在不同區域的市場占有率情況進行調整校正后,我們發現,2020年離開北上廣深去往二三線工作的人們,最偏愛的城市前十名依次是:
①東莞 ②蘇州 ③佛山 ④重慶 ⑤天津
⑥杭州 ⑦鄭州 ⑧合肥 ⑨長沙 ⑩武漢
前五名中的東莞、蘇州、佛山和天津,都緊緊挨著一線城市,擁有距離上的優勢。打工人們只需坐一站高鐵,就能去新的工作地報到。或許,這些變動城市的念頭,本身就來自于一次評價不錯的周邊游。
不過,不俗的經濟實力、足夠近的城市距離,才是二線城市們吸引力的重要來源。比如說東莞、蘇州和佛山。雖然只是地級市,但靠近一線城市的Ta們,GDP排名卻超過了許多省會。
令DT君意外的是,近年來實力突出的杭州、新晉網紅城市長沙和一直在互聯網上聲量很高的成都,都未進入前五名。其中,成都甚至未能進入前十的行列。
具體來看,不同一線城市的人,分別更偏愛去哪些二三線城市工作呢?
離開北京的人最多去了天津,上海是蘇州,廣州是佛山,深圳則是東莞。幾乎10分鐘一班的京津城際,蘇州的三蝦面,佛山的祖廟、黃飛鴻紀念館,以及東莞松山湖,都是北上廣深人群熟悉的周末選擇。
地理距離近、生活習慣差異小、第一時間享受一線城市的經濟溢出,是部分二線城市顯而易見的優點。DT君特別注意到了廣州和深圳。人們從這兩座城市離開之后,選擇都大同小異。離開廣州選擇了二三線城市的朋友中,有4成奔向了佛山;離開深圳的人口中,有超過4成選擇了東莞。
這也許不僅是因為產業相近,也可能是住在廣東的人,對美食有更加深厚的情節。因為離開廣深的人群中,除了佛山、東莞,也有不少人奔向了重慶、長沙和武漢。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離各地都不算近,但在上廣深三地的TOP5流向城市中,它都占據一席。
霧都、辣味和Rap,它們是許多人的家鄉回憶,也是不少人想探索的人生未知。
哪些二三線城市,吸引的人口最年輕?
盤完哪些二三線城市最能用工作機會吸引北上廣深打工人,我們還想看看哪些城市對年輕人最有吸引力。
和年齡稍長、已經成家立業的中年人不同,年輕人往往更看重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就業機會。更高比例的年輕人選擇在這里工作,也在為Ta輸入更多年輕的生產力,形成未來更強大的競爭力。
從離開一線城市到當地工作的人口年齡結構來看,東莞、廈門、武漢、西安、長沙等城市年輕吸引力強勁(吸引42歲及以上中年人口比例最低,而年齡段在23-32歲的人口占比較高)。
我們也注意到,如果以人口年齡比例的標準來衡量,雖然天津和蘇州吸引人口規模十分突出,但Ta們對年輕人口的吸引力比較一般。
這也許與兩座城市的產業結構相關。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天津除了有天津鋼鐵這樣的傳統工業企業,還有空中客車中國中心這類新技術公司。而蘇州已經在2020年超越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這些成績,不僅需要大量成熟的工程師,更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而這些人群的年紀可能相對偏大。
為了更直觀地看到,哪些二三線城市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我們計算了一座城市吸引年輕人口和中年人口之間的比例差異,以此作為該城市的接收人口年輕指數(具體算法:某城市的年輕吸引力指數=城市接收的離開一線城市的33歲以下人口在總接收人口中的比例 - 42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如果這一指數為正值,則說明該城市接收離開北上廣深的年輕人比例高于中年人;指數為負值則反之。
從接收人口年輕指數來看,盡管廈門吸引的“北上廣深人口”規模不大,但年輕化程度是最高的。
吸引一線城市人口年輕化程度排廈門之后的,是東莞和武漢。兩座城市接收的33歲以下人口比例,比42歲及以上人口超出12個百分點。
從區域分布來看,除了佼佼者東莞代表的珠三角區域,以及廈門代表的華東地區,華中地區吸引年輕人的表現也意外地突出。來自華中的武漢、鄭州占據了前五名中的兩席,第六名的長沙也來自這一區域。
接收離開一線城市人口年輕程度相對較低的二三線城市,則有沈陽、寧波、天津、大連、青島等城市。其中,沈陽和寧波接收的42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年輕人口15個百分點。
除了寧波,這些城市大多是北方城市。近年來,關于南北經濟差距逐漸明顯的討論不斷,從這些離開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群去向似乎也能看到些端倪。
哪些城市的吸引力,輻射范圍最廣?
我們知道,城市的區位對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當在一線城市的朋友們想要選擇新的城市工作和發展,地理距離是一個關鍵性因素。地理優勢對于一些城市來說是如虎添翼,但也有城市能夠依靠自身實力最大程度地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
那么,有哪些城市能同時打動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人群,具有較廣的輻射范圍呢。
我們進一步計算了上述二三線城市流入工作人口中,最大來源一線城市的占比,以此來評估它們接收一線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同時結合城市吸引四座一線城市來當地工作的總人口數量,得到4種不同特質的城市。
A類:廣泛吸引型,這一類型城市,在所有二三線城市中,只有重慶在列。重慶不僅在數量上吸引了較多從北上廣深而來的人,并且四座一線城市吸引的人口比例比較均衡。這說明這類型城市——也就是重慶——輻射的范圍相對更廣,在一眾二三線城市中,具有比較亮眼的綜合競爭力。
B類:精準吸收型,如杭州、蘇州、佛山、天津、東莞等。Ta們對一線城市人口的吸引力不算低,吸引的整體人口數量較高。但Ta們吸引的人口,會有一個比較突出的來源 。比如蘇州、杭州等城市精準吸引了離開上海的人口;天津、東莞等城市則是集中地接收了,離開北京和深圳的人。
C類:距離優勢型,如南京、合肥、寧波、無錫、哈爾濱等。Ta們和B類城市一樣,對某一特定一線城市的人會有比較明顯的吸引力,但在吸引人口數量上,略遜于B類城市。
D類:博而不專型,有更多的城市聚集在這一類型,如鄭州、成都、福州、青島、濟南、廈門、大連等。這些城市沒有很強的地域偏好,對從四座一線城市流出人口的吸引力比較平均。但這些選手的整體吸引力,相對其他類型城市弱一些,綜合實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總體來看,珠三角的東莞、佛山在吸引人口規模,以及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上都表現出色,對于離開廣深另謀發展的年輕人極具魅力。
對于上海的打工人來說,在城市群高度協同發展的長三角,可選擇的心動城市不少。蘇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都吸引了不少一線人口來當地工作。但這些地方對上海年輕人口的吸引力,目前還不及東莞、佛山對廣深年輕人的吸引力。
對于在北京奮斗的年輕人來說,能選擇的“退路”就比較有限。天津雖然吸引了大量離開北京來當地的工作人,但年輕人口占比較低。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堅守二字或許還是北漂們最大的座右銘。
和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一線周邊城市相比,華中、西南地區的省會城市表現不容小覷。長沙、鄭州、武漢、成都對年輕人口的吸引力可圈可點,重慶更是少見的對不同一線城市人口都構成誘惑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幾年華中、西南地區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效應正在凸顯。
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安放理想的目的地已經不止一線城市這一個選擇。更多的二三線城市逐漸成為大家的心動目的地。
不過我們也發現,在不同一線城市打拼,人們選擇離開的代價和成本差異,也影響著大家最后的決定。而能夠兼顧更多發展空間和生活空間的城市和城市群,或許才能成為這場人口爭奪戰的贏家。
作 者 | 何書瑤、倪可揚
編 輯 | 唐也欽、阿 米
設 計 | 戚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