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4月11日電(記者 杜康)ETF作為一種指數型投資工具,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跟蹤指數誤差小的特點,在我國近兩年經歷了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我國ETF市值規模達到1.1萬億元。發展速度快,市場潛力大,被市場給予期望的同時,國內ETF市場也呈現出產品同質化突出、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
國內ETF市場快速發展 規模突破萬億大關
“2020年至今,全球ETF市場走勢一波三折。疫情初期,由于擔憂和對流動性的考量,全球ETF經歷了天量的贖回潮,甚至有的出現了流動性枯竭的問題。而后隨著各國政府爭相擴表,迎來了報復性增長,截至去年底,全球ETF規模突破了7萬億美元,較2017年底增長72%;全球掛牌交易的ETF達到7527只。”上投摩根指數及量化投資總監胡迪說。
國內ETF市場也發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國內掛牌交易的ETF數量從2017年底的166只增長到371只,三年增加了205只產品;ETF市值規模從2017年底的3529億元增長到1.1萬億元,突破萬億大關,創歷史新高。
“從結構來看,我國非貨幣ETF中,行業和主題ETF排在前位。從ETF持有情況來看,行業ETF持有數量超過了寬基ETF。此外,ETF產品類型進一步豐富,行業、寬基、跨境產品均已發售。在監管機構和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ETF交易、申購贖回、登記交收等方面流程得到優化,提高了ETF產品競爭力。”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徐猛說。
目前ETF產品以偏成熟的投資人群為主。“根據我們統計,投資者的投資年限和未來配置意愿呈非常明顯的線性正相關,五年以上投資年限的投資人愿意繼續配置ETF的意愿達到87.8%。”胡迪稱。
從投資目標來看,“個人投資人使用ETF主要為了參加細分的板塊行情,是波動率的偏好者,其選擇ETF產品時最關心行業主題的投資前景和基金規模。機構投資人則是更多將ETF作為配置的底層工具,相較于波動的傾向性,他們更關心交易成本、流動性和產品的同質化。兩類投資人都很希望進一步豐富這ETF市場產品的層級。”胡迪稱。
胡迪稱,2020年ETF市場的“短期爆量不會透支長期增長的空間,我們認為去年很可能是亞太市場指數投資的覺醒點。”行業認為我國ETF市場潛力巨大。截至2020年9月國內權益ETF占股票市場規模的比例約為1.3%,債券ETF占比更低,相較成熟國家的配比來說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產品同質化、銷售渠道不暢…… ETF市場幾大問題亟需解決
國內ETF投資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行業認為也出現了下述問題。
——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降低。徐猛稱,當下國內ETF交易投資者比較多,但進行配置的投資者比較少,這是目前國內ETF投資策略存在的問題。
——ETF產品開發同質化嚴重。“一方面,主流寬基指數ETF數量持續擴張,眾多基金公司先后推出跟蹤中證500、上證50、滬深300等主流指數的ETF,以至于跟蹤同一指數的產品就多達數十只。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扎堆布局熱門賽道,紛紛推出跟蹤大量熱門細分行業主題指數ETF。比如,2020年,跟蹤5G通信、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電子等科技行業主題的ETF密集發行。目前,市場上已經有5只跟蹤半導體芯片的ETF產品。”上交所產品創新副總經理葉武說。
面對此,行業人士建議,投資者選擇ETF時,應優先考慮產品的流動性和規模。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稱,流動性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要面臨較大的買賣價差。“想賣的時候必須掛一個很低的價格才有人接手;想買的時候,需要掛很高的價格才能買入。流動性好,支付的流動性溢價越少。我們認為流動性是ETF的生命線,其次是產品規模。”行業也表示,未來ETF市場的集中度會有所上升。
——ETF銷售渠道不暢。葉武稱,國內ETF銷售一直以來單一依賴于券商渠道;同時境內市場一直實行“賣方投顧”的模式,費率低廉的ETF無法成為投資顧問首先推薦的資產配置產品。另一方面,場內外投資者群體割裂,大多數場外投資者未開通A股賬戶,無法直接參與ETF交易,市場參與度亟待提高。
為此,葉武稱,上交所正在采取措施,完善產品鏈的同時,不斷提高ETF流動性和定價效率。為了使投資者能夠以更加合理的價格買賣ETF和降低交易成本,上交所一方面不斷優化ETF做市商制度;另一方面則是持續優化ETF交易機制。此外,上交所也在升級優化相關平臺,以期讓更多投資者更加便利參與ETF投資。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