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學生放假、春節臨近的特殊時期,每個人接觸最多的大概就是手機……為有效預防和降低吳忠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量,切切實實保護好廣大老百姓的“錢袋子”,吳忠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丁麗麗和何家琪、金振陽(實習-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結合全市入冬以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的新形勢和新特點,講解各類詐騙套路。
案
例
網絡刷單
近日,利通區孫家灘馬某報案稱:自己是一名返鄉大學生,由于無聊在網上沖浪,意外發現了一款名叫“易邦招聘”的App,里面有刷單的廣告信息,抱著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順便賺取假期零花錢的心態添加了對方的聯系方式。隨后,馬某按照對方提供的刷單流程進行代支付,結果眼睜睜地看著23000余元在自己的親自操作下被騙走。
警方提示
今年以來,刷單案件持續不斷,發案量位居高位。經陌生人推薦并在網上投資的兼職刷單都是陷阱,就是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微信、QQ等即時聊天軟件發布網絡兼職刷單工作信息,通過快速返還本金和傭金為誘餌獲得受害群眾的信任,再以各種話術欺騙受害群眾多次完成刷單任務,才能一次性返還傭金和本金,待受害人按步驟操作完成后,犯罪分子再以系統故障、轉賬延遲、賬戶凍結、賬號輸入錯誤等為由,繼續誘導受害人匯款轉賬到指定賬戶,待受害人轉賬成功后,犯罪分子就將受害人拉黑,完成整個詐騙過程。
利用QQ、微信群紅包返利詐騙,組建QQ群(微信群),并把群設置禁聊,通過群內發送“紅包返利規則”,然后以虛假成功返利截圖為誘餌,吸引受害者添加好友,實施詐騙。
案
例
游戲詐騙
(1)紅寺堡小佳報案稱:自己在一款游戲的公共頻道上,看到充值游戲幣的優惠信息,便添加對方為QQ好友。對方稱小佳需登錄網站充值50元才能享受優惠,充值成功后,又稱因小佳是首次充值,需要再預存580元才能實現提現。小佳為了能提現,給對方提供的微信收款碼轉了580元。轉款成功后,小佳的賬戶提示銀行卡信息錯誤、賬戶被凍結??头貜头Q:需要繼續充值與賬戶內相等的金額才能解凍賬戶,小佳又陸續充值了三次,累計充值12000元,對方還是提醒要求繼續充值,直到這時小佳才終于意識到是陷阱……
(2)青銅峽周某報案稱:自己是小學生,今年12歲,進入了一個名叫“游戲福利群”的QQ群,一個陌生好友加她時,告訴她可以免費送游戲“皮膚”,她信以為真跟著對方的指導進行操作,結果“皮膚”沒到手反而被騙取22000元。隨后,周某家長發現自己銀行卡內的金額出現異常,立即報了警。
警方提示
網絡游戲是許多學生和青年用來消磨時間、娛樂放松的方式。不少犯罪分子便在游戲聊天界面、QQ群、微信群中廣泛發布低價銷售游戲幣、游戲賬號或游戲裝備等虛假信息,待受害學生或青年玩家加為好友后,以換綁手機號/QQ號需要押金、充值金額不足、不能自動發貨、解凍凍結資金等為由誘騙玩家轉賬至指定賬號,騙取錢財后迅速失聯,或在網上交易游戲裝備時,被犯罪分子以未成年人不能買賣,需要提供父母的銀行卡、微信信息為由,盜刷父母微信綁定銀行卡內的余額。
案
例
網絡貸款
鹽池小李報案稱:自己接到一個自稱可以辦理貸款的客服電話,便添加對方為微信好友,根據對方提供的鏈接下載了某貸款APP,并在APP中填寫了身份信息。隨后,對方以“證明還款能力”、“保證金”、“保險費”等各種理由讓小李以微信轉賬或銀行卡轉賬的形式,轉給對方15000元。轉款后,對方稱同意為小李放款,小李便綁定了自己的銀行卡,但APP顯示銀行卡號輸入錯誤,對方又以收取解凍費為由再次騙取小李30000元,這時小李才發現自己被騙......
警方提示
網上貸款前,以任何理由先收取錢的都是詐騙!
部分學生為了滿意自己的虛榮心,利用網絡申請貸款在網上購買手機、包包、衣服等物品超前消費,犯罪分子緊緊抓住學生或學生家長急于獲取貸款時的心態,以收取解凍費、驗資費等各種理由,讓受害群眾先交費再放貸,最終被騙取錢財。
甚至有的還要求貸款學生先拍裸照作抵押,再以發布照片相要挾,讓掉入陷阱的學生打款就是——“裸貸”。
校園貸
上周,利通區買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因對方準確說出買女士何時被錄取到某院校及其在讀情況,買女士便信以為真。對方稱買女士雖未進行過“校園貸”,但因其在某貸款APP上曾注冊過賬號,為了避免影響買女士的征信,以為買女士注銷“校園貸”賬號為由騙取其25000余元。
“校園貸”與傳統的電信詐騙不同,它的詐騙方式趨于隱蔽,游走于犯罪與違法之間。以“無憂借貸”、“手續簡單”等理由幫你進行貸款,與你簽訂合同后會順利將錢打入你的賬戶,獲得“校園貸”如此輕易,所以很多人壓根不會考慮到后果的嚴重性,如:你抵押的東西不一定能完完整整拿回來、你借到手的錢不一定會還得起、催債的手段你不一定都想的到。“校園貸”所謂的“低利息”,事實上都是包裹著糖衣的“復利”,哪怕每個月的利息只有3%,但每年的利息就高達43%;哪怕每個月的服務費只有3.09%,計算下來每年就高達37%;哪怕每天的罰息只有0.1%,每年就高達219%……
案
例
被盜用賬號
(1)同心縣郭某(高中生)報案稱:自己在QQ上收到初中好友的消息,對方稱自己花唄還款日期到了但手頭有點緊,希望郭某能給他的銀行卡轉5000元錢。由于兩人沒有在同一所高中就讀,所以郭某沒有核實消息準確性便相信了自己的“好朋友”。但一個小時后,自己得知好朋友的QQ號被他人盜取,郭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2)騙子A首先潛入班級QQ群,成功偽裝成“班主任老師”后,立即通過分享群二維碼,將騙子B和騙子C邀請入群。騙子B和騙子C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將頭像和昵稱替換為群內的兩位家長作為“托兒”,主動與“老師”互動,并以家長的口氣分別向老師進行咨詢,隨后騙子B上傳早已準備好的“繳費截圖”,誘騙真正的學生家長上鉤。
警方提醒
犯罪分子盜用學生微信號、QQ號后,會冒充學生本人向學生的親戚、朋友借款,或者以學生發生交通事故、得病等為由,要學生親戚、朋友轉錢。
值得警惕的是:近期,一種冒充老師詐騙家長的手法再次升級,欺騙性大幅提升,已有數十名家長被騙。各位學生及家長一定要警惕,突然遇到以學校名義收取各種費用的情況,請務必與老師聯系問清收款緣由,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后再進行轉賬。
防范電信詐騙小妙招
1、不輕信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及時掛掉電話,不回復陌生手機號碼的短信,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布設圈套的機會。
2、不透露
鞏固自己的心理防線,不要因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不明短信的誘惑。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要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驗證碼等情況。如有疑問,可及時撥打吳忠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反詐咨詢電話96110求助咨詢,或打電話向家人和親戚、朋友、同事核實。
3、不轉賬
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保證自己銀行卡內資金安全,絕不向陌生人提供的賬號匯款、轉賬;公司財務人員和經常有資金往來的人群,突然收到本單位領導或業務往來單位財物人員發來要求往指定賬戶轉款的信息,在匯款、轉賬前,一定要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再三核實對方身份和賬戶,謹防上當受騙!
4、及時報案
萬一上當受騙或聽到親戚朋友被騙,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可直接撥打110,并保存和騙子聊天、通話、發信息、轉賬等一切證明被騙過程的信息,以便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破案工作。
吳忠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提醒
這些都是詐騙
不要再信啦
1.陌生人打電話自稱網購平臺或快遞公司的客服,并能詳細報出你個人訂單信息,并稱訂單無效要“退款”或者“退貨給補償”等,引誘你點擊釣魚鏈接或掃描二維碼等手段,誘導你將自己借唄、花唄、網貸平臺資金轉入對方指定賬戶的。都是詐騙!
2.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通信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工作人員給你打電話或發信息,告知你名下某張銀行卡、電話卡涉及一起正在偵辦的洗錢案、詐騙案等,并通過網絡發送偽造的拘留證、逮捕證等恐嚇你,再以你必須自證清白為由,讓你將自己名下所有資產轉入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進行所謂的安全驗證,都是詐騙!
3.陌生人通過短信、微信、群聊、網頁廣告等方式發布各種無抵押、無擔保貸款廣告,讓你輕松辦理網絡貸款或者讓你登陸某貸款網站、APP,再以需要驗證還款能力、繳納保證金、解凍費等理由,要求您先交錢再放款的都是詐騙!
4.陌生人以高額返利為由,讓你通過網上兼職刷單掙錢的都是詐騙!
5.陌生人在游戲、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臺,發布游戲裝備交易廣告、優惠刷點券廣告、游戲充值廣告等,讓你先付款后交易或是誘導你到官方平臺之外的其他鏈接地址進行交易的都是詐騙!
6.收到領導、親朋、同學等熟人遇到急事讓你轉賬匯款的短信或留言,沒打電話或經當面核實的千萬別操作,都是詐騙!
7.網上買賣商品,凡是以價格最低、折扣最大、返利最多的名義,讓你私下交易的都是詐騙!
來源:吳忠市新聞傳媒中心
來源: 平安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