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的崛起對實體店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原本實體店的日子就比較難過了,去年又迎來了一場疫情,很多實體店只能無奈宣布倒閉了。復工復產之后,雖然也有很多人走出家門開始逛街了,但是服裝店老板卻發現,很多顧客到店只是不斷地試衣服,但是卻不買,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些顧客不是沒有看中的款式,相反,恰恰是看中了一些款式,然后到實體店試穿一下尺碼,拍一張吊牌的照片,之后在電商平臺上購買了。這種現象近兩年越來越多,同樣的商品在實體店和網上購買有哪些差別呢?
實際上,之所以老百姓們選擇在網上購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價格便宜。實體店因為需要擔負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所以就算這件衣服進價再便宜,但是加上這些成本和利潤之后,價格可能就比較高了,如果遇到比較“黑心”的老板,吊牌價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而電商平臺上的商品價格比較透明,如果你賣的高,另一家賣同樣商品的人自然就會用低價格吸引顧客了,在不斷壓價的過程中,商品的價格自然就非常低了。此外,電商平臺也經常搞活動,例如618、雙11、雙12、店鋪周年慶等,都可以在低價格的基礎上再享受優惠。
除了在實體店試穿衣服再進行網購的操作外,很多人已經很久沒去實體店買過衣服了,習慣一直在網上購買,如果買來的衣服不滿意,有7天無理由退款的規則在,只需要付郵費就可以退換貨了,十分方便。不過相較于實體店可以直觀地看到商品,網購也很容易買到瑕疵品,有時候拿到手的商品和賣家網店上形容的不一樣,雙方很容易發生糾紛了。也有人表示,網購的商品之所以價格低,其實相較于實體店的商品,存在偷工減料的嫌疑,就拿羽絨服來講,網購的衣服可能和實體店外形一樣,但是內部的含絨比例可能大大減少了,一般人也感受不出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還真的有這個可能,很多人發現,在一些官方旗艦店買的衣服,雖然價格沒便宜多少,最起碼質量和店內相差無幾。但是如果盲目地選擇一些靠“刷單”起來的店鋪或者壓根就是新店鋪進行購買,很容易買到“低質”商品,這些店面連工廠都沒有,自然是沒辦法把控質量的了。此外,很多國際大牌衣服價格非常高,很多人喜歡買“仿品”,卻要求質量和正品一樣,這也是不合理的,例如上萬元一件的“加拿大鵝”。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就算是一些大品牌工廠,也存在一些“貓膩”——設立兩條生產線,一條專供實體店,一條用于網店銷售,質量方面肯定是有區別的,專供實體店的商品在細節方面會更加注重,畢竟如果投放市場遇到大面積的投訴反饋,自然是影響銷量的。而專供網店的生產線,僅僅對外觀的要求比較高卻忽略了內部材質,只要賣出去,很多消費者即使不滿意,可能也會因為懶得退貨就收下了,網店頂多賠償幾十元錢的修繕費用,商家依舊是賺錢的。
大家覺得實體店和網店的同一件商品在,質量有沒有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