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互聯網那些事
3月23日,國內領先的商業查詢平臺天眼查發布《新發展十年—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受益于當地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南京表現亮眼,躋身重點城市投資活躍度排行榜第一梯隊。本地資本助力,加之投資環境優質,南京企業注冊數量持續走高,近五年企業年注冊增速始終穩定在12%以上。
《報告》研究發現,全國36個重點城市企業對外投資和獲得投資的數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性,資本的流出地往往也會成為資本青睞的流向地。縱觀過去十年36城的投資活躍度,六朝古都南京表現極為亮眼,位列城市投資活躍度榜單第四名。遠超廣州、杭州等城市,躋身36城投資活躍度第一方陣,展現出強勁的資本活力。
南京的巨變和南京的區域位置以及南京對于企業的扶持政策息息相關。
當企業的創業者們進入市場之前,需要尋找具備適合企業良好生存發展的土壤,長三角地區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態勢優良,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天生具備著幫助企業良好發展的土壤。
此外,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在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體化和全部環節半日結的基礎上,又推行了企業開辦的零成本,零材料的惠及企業的服務,減少了企業的注冊時間。
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產生了一些思考:以南京為例,成為企業青睞城市的必備要素是什么?南京未來有希望趕超深上北嗎?南京的案例對于三四線城市有什么可以借鑒的?
成為企業青睞城市的必備要素
以南京為例,作為六朝古都,南京具備著濃厚的文化環境,同羅馬城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六朝時期,當時的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人類歷史之中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這樣一座有著千年的沉淀與積累的古城,形成了兼容并包的精神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優越的人文環境塑造出了綜合的商業文化。
從市場政策角度來說,近年來,南京政府出臺多項舉措,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日前,《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辦法》正式施行,南京營商環境進入了“立法優化”階段。這一階段必然會給大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活力。
對于企業來說,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依托外商的深圳,還是依托文化的北京,亦或是依托了移民以及商業地理位置的上海,都具備著天然吸引企業進駐的環境氛圍。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城市之中,極易形成暈輪效應,在這種效應的輻射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城市,激發了城市中企業的活力。
南京是否有希望趕超深上北?
本地資本助力,加之投資環境優質,南京企業注冊數量持續走高。天眼查數據顯示,2016至2020年,南京企業年度注冊增速一直穩定在12%以上,近三年增速均超過了深圳、上海和北京三個城市。
在穩定的增速之下,南京還面向全球招聘人才,重點解決卡脖子技術、國家重大科創平臺等產業科技領域,同時通過資助補貼來引進外來專家,資助的額度最高甚至達到了350萬元。
而南京的流程之快不僅體現在南京全市范圍內開展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試點工作,將45天公告時限壓縮至20天,簡易注銷耗時減少一半,企業簡易注銷即來即辦,還體現在南京項目考察的速度上。
日前,在高淳區舉辦的“四新”1+2政策發布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祥瑞集團投資的濟高祥瑞產城融合項目落戶了高淳,項目的總投資額達到100億人民幣,而這個項目從考察和落地,僅僅用了半年時間。
按照這樣的情況,南京未來如果想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需要繼續堅持當下的戰略。同時,加快本地企業的抱團,或者采用一對一幫扶的形式都是不錯的選擇。當資本的流入地同時成為資本的流出地,南京地區會擁有更為良好的投資活力。
三四線城市該如何增長企業活力
對于部分三四線城市而言,可能缺少南京的文化底蘊以及良好地理位置,交通環境,但是三四線城市也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南京。
首先,人才是第一驅動力,三四線城市可以從人才端入手,加快引進人才。這是一個城市能夠獲得發展的根本之道,只有高端的科技人才上去了,企業才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其次,完備的招商政策扶持也是助力三四線城市增長企業活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建立完備的招商政策,三四線城市能夠吸引一部分資本流入和企業的注冊。
在傳統產業不強勢,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可以從新賽道入手,發揮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寵物經濟、IP經濟、宅經濟日益興起,成為了新的投資風口。
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二次元、亞文化、網紅經濟以及移動領域的直播、短視頻的興起,讓新興企業多出了更多的可能,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新增藝人網紅、電競、網絡消費等相關企業1.6萬余家,同比2019年增長83.1%。三四線城市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創造出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新的動力。
未來,依托于良好招商政策、優異地理位置以及較強文化底蘊的南京必然能夠獲得持續不斷的發展,而三四線城市如果這能如上述所說,也未嘗不會成為下一個南京。
資料來源:
天眼查數據
【報告】“新發展十年”——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發展報告.
【紫金山新聞】南京躋身重點城市投資活躍度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