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新型詐騙,其實在過去的年代里,也曾有過類似的騙局,我們稱之為“快遞詐騙1.0”。當時的詐騙套路是“商品免費贈送,僅收取快遞費10元”,實際上你收到的商品價值+物流費用,要遠遠低于10元錢。
然而最近又誕生了“快遞詐騙2.0”,就是冷不丁給你發一個快遞,貨到付款要交將近百元!
幾個月前,家住浙江省紹興市嵊州的徐先生遇到一件怪事:5月31日,徐先生的妻子收到一個某購物平臺的包裹,收件人的名字、手機都顯示是徐先生無誤。快遞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是個貨到付款的包裹,收件費共計95.5元。
雖然感到有些奇怪,但徐太太以為是丈夫買的什么小東西,于是就付了錢,誰知道打開一看,包裹里只有一塊布。
徐太太急忙聯系快遞,可快遞表示只負責送貨,拒絕對此事負責。在找不到賣家的情況下,徐太太感覺很無奈,想想不到一百塊錢的損失,認倒霉算了。她本以為事情就這么結束了,沒想到幾天后轄區派出所的民警找上了門。
原來,嵊州市公安局網警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近期當地發生了多起不法商家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并進行詐騙的案件。“這樣的快遞一旦簽收,就默認你已經檢查并接受包裹,無法聯系快遞公司追回損失。被騙的金額少,很多人也不會費勁去報警,可實際上這是一種新的騙局。”
上網一搜就可以發現,這不是嵊州一地的“專利”,全國各地都有類似被“貨到付款”詐騙的報道,這些用來詐騙的包裹內的物品價值只要幾塊錢,但貨到付款的金額卻為幾十元。
針對這個現象,嵊州市公安局立案調查,最終將涉嫌詐騙的嫌疑人李某某和魏某某抓獲歸案。經審訊,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和魏某某對自己利用“貨到付款”快遞進行詐騙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原來,今年年初,李某某和魏某某兩人合伙開了一家公司,對外宣稱售賣消防器材,又找到當地的一家物流公司簽訂合同,協議由這家物流公司代發快遞,但這個快遞是需要貨到付款的,基本上每個快遞是90元到99元不等。
利用一些網絡平臺,兩人搜集到很多公司法人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公司地址、法人姓名和聯系方式,再通過電話機器人回撥篩選出有效信息。
準備工作就緒后,兩人準備了一些傳單和小布,以貨到付款的方式寄出了24000個快遞,其中竟有900多個被簽收,短短一個月就獲利84000余元。“到付金額不多,很多人好奇,是不是朋友送來的驚喜,種種原因下都會簽收下來的!”李某某告訴民警。
民警介紹,“這個騙局的伎倆就是利用到付的金額遠遠高于包裹貨品的價值,從而賺取差價。騙子利用物流的漏洞,覺得這些人被騙的金額少,也不會費勁去報警,騙子的目的就是積少成多騙大錢。”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和魏某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 方 提 醒
防范這類詐騙的最好辦法是不貪小便宜,對于到付包裹接收要謹慎。若“到付件”不是自己網上購買的物品,尤其是那些完全陌生的包裹,支付費用又超過快遞費用的,要果斷拒收。
圖片 | 網絡截圖
素材 | 浙江網警
編輯 | 錢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