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云,主要提供云服務器、云數據庫、數據智能等服務,題目里阿里巴巴做的云計算就是我,所以這個問題由阿里云本云來回答比較合適。
云計算是什么,這個問題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你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或者登陸阿里云官網進行咨詢了解。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28730417673404675/
回到問題本身,我們來聊聊阿里巴巴是怎么把云計算做成的。
1、面對流量挑戰、提出云計算戰略
故事要從2008年前說起。那個時候阿里巴巴遇到互聯網流量的挑戰,傳統的IT架構已經無法滿足業務需求。所以云計算戰略就這樣被提出來。
2009年,淘寶的流量仍然在持續增長,阿里開始用云來替換傳統IT架構,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投入飛天操作系統的研發。當時面臨了兩條選擇,一條是基于Hadoop等開源技術搭建底層系統,另一個方案是自主研發,前者技術和生態都較為成熟,而自研則是一條充滿未知的路,但考慮到開源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集群規模等短板,阿里巴巴最終選擇了自研這條路,2009年春節上班第一天,工程師寫下了飛天的第一行代碼。
選擇自主研發主要是能夠確保云的整體架構是有機統一的,能夠隨時隨地的無間斷升級,并在全球范圍內水平擴展,也為阿里云未來大規模服務的能力打下了基礎。
2、自主研發飛天5K,大規模計算能力初步實現
2013年8月,飛天集群規模達到5000臺,實現了跨機房,并經受了整機房斷電的嚴苛考驗,現在更是實現了單集群1萬臺的規模,如果用Hadoop等開源技術,那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規模。把視野放到全球,目前擁有這一能力的公司也寥寥無幾。
3、借助天然實踐優勢,錘煉提升云計算能力
除此之外,電商基因也是做云計算的天然優勢,阿里云需要面對的場景是互聯網的規模、金融級的準確性、企業級的復雜程度(這是搜索、社交場景無法比擬的)。
例如,每年的雙11會帶來流量的劇增,0點時刻無數人涌入天貓,這樣的流量規模是絕無僅有的,而高峰流量的壓力也進一步錘煉了阿里云大規模服務的能力。
目前,阿里云不僅支持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內部業務,也在為社會創造價值,以12306為例,每年春運期間,12306網站需要承受著每天超過400億次PV數,壓力可想而知。但上云之后的12306,現在已經能夠承受高達40萬次/秒的查詢能力。
現在,飛天之上衍生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自研技術,擁有基于新一代虛擬化架構的神龍云服務器、國內首個自研云原生數據庫POLARDB,同時集成了達摩院的前沿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頂級基礎設施服務以及數據智能的能力。
如今十年過去,但阿里云仍然不斷思考著云計算未來的發展之路。
云計算行業的第一個十年,阿里云已經發展成全球前三的云服務商;在云計算的下一個十年里,阿里云不僅要為社會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還要將數據智能的能力賦能給全社會。
如今的阿里云是達摩院加持的云、數據智能的云、最佳實踐的云和被集成的云,我們也給了自己更加清晰的定位:不做SaaS,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軟件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