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是一項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業,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石,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證,是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國家、社會和個人對安全的依賴及企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共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良性發展和國家管理正常運行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公共安全領域2035 年工程科技重點任務將面向未來公共安全復雜巨系統“風險-預測-處置-保障”高度聯動和韌性管理的重大發展需求,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從而實現跨領域、跨層級、跨時間、跨地域的全方位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工程科技面向2035 年的重點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風險評估與預防
全周期和全鏈條式的風險評估與預防。發展全周期和全鏈條式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技術,基于多災種、多尺度、多物理場、綜合化和系統化風險評估技術,多災害耦合致災過程模擬和情景構建技術,數據-計算-推理融合的風險評估等技術,實現風險評估的定量化、標準化、系統化和綜合化。
加強自然災害機理研究,發展預測預報評估模型。自然災害孕育、發生、發展到突變成災的演化規律一直是科學界不斷追索的關鍵問題。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遙感技術等為構建災害的預測預報模型、檢驗評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數值天氣預報、風暴潮漫堤數值預報、冰-海洋耦合模式等模擬技術的發展,為自然災害的預報預測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并將在此基礎上對模型進行檢驗評估和改進,提高模式預報的可信度和準確率。此外,可以通過自然災害情景構建推演,采用模型分析等手段,為自然災害的快速評估提供背景分析。因此在未來15—20 年,進一步探索災害成災機理、發展災害預測評估模型仍是防災減災的重要工作。
監測預測預警
多災種、復合鏈條式、多領域協同監測預測預警。發展多災種、復合鏈條式、多領域協同監測預測預警技術,基于大規模計算和模擬仿真技術,實現人、機、物高度互聯,綜合考慮大氣、海洋、生物、固體地球的相互作用,開展交通、水利、通信、衛生、電力、防恐和社會輿情等多行業領域協同的系統化監測預測預警,以實現監測微觀化、泛在化、綜合化,預測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預警自動化、網絡化、精準化,監測預測預警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
建立健全監測網絡,提高自然災害綜合監測能力。在未來的15—20 年,我國需要針對防災減災和應急服務的需求,加大監測技術研發和投入,有針對性地加強不同種類自然災害的監測技術和手段的研究,以及監測網絡平臺建設,并在國家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各部門聯合攻關,互通有無,逐步建立災害綜合監測網絡和平臺。
構建高效的災害預警系統,提升應急響應水平。及時準確地收集、分析和發布相關應急信息是政府防災減災科學決策及早期預警的前提,其中,建立健全應急預警系統是重要的一環。災害預測預警系統在前端要接入多災種各種類數量龐大的預警信息,后端要對接全社會各部門的發布傳播手段和渠道,但目前全國上下、部門內外尚未建立權威、統一的預警發布法規標準體系。在未來的15—20 年里,應依托2015年成立的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以及建立的縱橫貫通的預警發布管理平臺,增強多手段、新媒體發布渠道的對接應用,建立縣級發布管理平臺,提高縣級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立健全預警信息發布法規標準體系等。
防恐反恐大數據監測平臺。構建防恐反恐大數據監測平臺,面向一線業務需求,以防恐反恐風險感知與監測為重點,充分采集、整合海量異構涉恐數據,研發防恐反恐大數據監測應用系統和產品。此外,結合社會安全風險防控實戰業務需求,研發和部署各類系統產品,實現防恐反恐大數據信息感知探測、多源異構信息融合理解、海量多維信息關聯分析、防恐反恐風險預測預警等綜合能力提升。
應急處置與救援
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深度融合應急處置與救援。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深度融合應急處置與救援是未來公共安全領域工程科技的發展趨勢之一,基于遠程化應急處置與救援關鍵技術,快速疏散和避難技術,多維信息實時傳輸技術,虛擬仿真技術,人員自動搜救技術,人體損傷評估技術,人-機-物深度融合在線應急感知技術,輿情傳播演化和作用機理分析技術,網絡輿情大數據分析技術,應急機器人等技術的增進協調有序化、救援自動化和管控智能化,實現高效的應急處置與救援。
發展防災減災救災技術,提升公眾自救互救能力。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不可避免,但可以通過研發防災減災救災技術減少損失。大力推動公共安全科普,培育公共安全志愿者團隊,發展自救互救技術和便攜式救援設備裝備,開展全民自救互救技術與裝備培訓,全面提高民眾的第一應急響應能力。
綜合保障
面向智慧和韌性的公共安全綜合保障一體化平臺。在萬物互聯的驅動下,公共安全呈現業務持續管理、跨行業深度融合的特征。應構建公共安全綜合保障一體化平臺,實現風險評估與預防、監測預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持續業務管理,并與交通、危化品、輿情、防恐反恐、電力、水力等領域深度融合,保障危化品、重點設施(危化品倉庫、城市管網、深海管道、交通樞紐等)、重要能源(電、油、氣、氫)安全,增強社區、城市、(戰略)區域總體安全。
新一代公共安全應急平臺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應緊密結合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戰略規劃,攻克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核心共性技術,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模擬仿真、情景構建與推演、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實現多災種綜合風險評估、綜合風險監測感知、多災種綜合及跨領域預測預警,以及多技術集成的應急處置與救援,全面提高國家安全信息集成、綜合研判和危機應對能力,提升突發事件處置救援等各個環節的科技水平。重點針對風險監控、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和綜合保障領域,研制標準化、體系化、成套化和智能化應急裝備。
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網。應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網,實現業務持續管理和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風險評估與預防平臺,實現應急管理由目標驅動到風險驅動轉變;構建監測預測預警平臺,實現氣象、洪旱、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以及公共衛生、危化品、交通、反恐、輿情等多行業領域協同的系統化監測預警;構建應急處置與救援平臺,推進應急管理跨部門、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應急協作聯動機制建設,建立起標準化的應急指揮體系,實現應急處置高效;構建公共安全綜合保障一體化平臺,增強公共安全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