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當可口可樂宣布,取消已設立24年的CMO(首席營銷官),并設置新崗位CGO(首席增長官)后,全世界的品牌都開始意識到,在這個更務實的時代之下,如果還想從艱難走向下一個盛世,增長就必須,且只能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你的線上增長模式,符合平臺需求嗎
作為全球互聯網用戶最活躍的國家,在面臨整體流量紅利見頂的時候,焦慮的絕不止是商家。2020年,中國的企業和包括愛奇藝在內的互聯網平臺,于世界金融市場就經歷了一次次緊急的“做空潮”。如何把故事講下去,考驗的已經不再是企業主的“想象力”,而是整個品牌對于當下時代的“適應力”。這也是如今大部分線上平臺對入駐品牌提出的要求。
璦爾博士上榜全品類GROW排行榜
2019年,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與天貓大快消推出了 GROW 增長工具。天貓數據部門負責人公布,在分析了近 4 萬名消費者和數萬個品牌后,GROW 已經可以作為數字化品類增長的抓手。
2020年7月,經過復雜的數據演算和權重統計,天貓大快消部門公布了年度618的全品類GROW排行榜。在最受關注,也是成交量最高,變化最大的美妝類目中,可以看到一個稍顯陌生的名字——璦爾博士。
璦爾博士銷售額已破億
這家2019年7月天貓剛剛開店,一年后便躋身于總榜單前10的美妝品牌,無疑代表了天貓所鼓勵的一種增長模式。據悉,他們一年內的總銷售額也完成了從0到破億的增長。如果將其當做一個案例,或許可以管中窺豹地看出更多大變革中的趨勢。
璦爾博士背后的神秘母公司,中國版歐萊雅正在崛起?
對于同行而言,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給人最大的兩個印象,一是科技創新,二是銷售模式革新。
歐萊雅,常常被稱作“做美妝的科技公司”。集團遍布全球的研發和創新中心還與全球的皮膚學和健康專家探索出美妝與科技結合的新領域:微生物組學、暴露組學,再生化妝品、非侵入性材料等等。其對線上營銷渠道的重視,也常常被人所稱道——歐萊雅中國旗下全部23個品牌入駐電商平臺,其中圣羅蘭美妝48%銷售額來自無門店覆蓋城市。
無獨有偶,此次天貓榜單中的璦爾博士,也并非如大多國潮美妝一般,依賴的是國內流量明星強大的背書,而是脫身于一家專門研究生物科技的大型醫藥集團——福瑞達。
作為福瑞達醫藥集團的微生態科學護膚品牌,璦爾博士成立于2018年8月,直屬于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嚴格意義上而論,是市面上很鮮有的國企背景的美妝品牌。
福瑞達醫藥集團擁有占地百余畝的產業園區
正是這樣的背景,在一個注重營銷技巧,且技術常常被過度包裝的市場中,使他們注定成為了一個奇異的存在。然而,除了在技術上持續突破的決心,璦爾博士市場銷售表現良好的更重要一點,是他們的內容營銷十分精細。對于一個脫身于產業革新的前端企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璦爾博士的內容總監王書靜表示,像所有的美妝產品一樣,他們也非常在意與消費者的直接觸達,在這條長效的鏈路中,除了推廣費用的投入,他們也成立了專門負責內容制作與遴選的年輕營銷團隊。從具有特殊性的企業背景出發,璦爾博士的運營風格中處處都透露著一種“重”。與市場更關注短期收益不同的是,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驅動的企業,顯然更關注自己長效的口碑。
洗護市場面臨大洗牌 潮水褪去后的終局何時到來?
自2018年起,美妝“國潮”開始爆發,迅速席卷國內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與新國貨相關的關鍵字累計搜索量超過126億次;2019年1—7月,“國潮”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392.66%。而從百雀羚、自然堂等傳統品牌,到完美日記、花西子等新銳品牌,紛紛開始在產品設計與品牌營銷等多個方面凸顯國潮概念。
隨之而來的,是美妝品同質化問題的出現。消費認知被解放之后,購物群體也進而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展,各家定位相似的產品在市場上近乎展開貼身肉搏。于是,營銷在前,概念倒逼產品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新品一上市,無數個選擇題洶涌而來:工具用私域流量還是明星KOL,調性走國潮國風還是國際時尚,平臺選抖音還是小紅書,海量的營銷方式和有限的預算,都是擺在美妝營銷傳播前面的選擇難題。
相比之下,像璦爾博士這種一直將技術放置于整個銷售鏈路最前端的品牌,在市場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和固執。但銷售結果正在印證這種更顯穩健的增長模式,也一樣可以得到肯定。
璦爾博士爆款產品收獲大量種草及滿滿好評
通過GROW總榜和人群標簽榜單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美妝市場中,各品牌的選擇也不盡相同,璦爾博士的排名相比于寶媽和小鎮青年,他們在GenZ(95后)與精銳白領中的復購排名明顯更高。眾所周知,在一個網絡信息迭代極其迅速,而信息獲取又極度依賴于此的這兩大群體,是相對于更難培養品牌忠誠度的族群。
據悉,2020年的10月前后,璦爾博士位于美國和以色列的全球實驗室也將陸續開始啟動。包括已經得到市場認可的各種專利成分,看起來雖然剛剛建立一年,但他們的野心絕不只是成為一家依賴于爆款包裝的網紅品牌。
從復購率做起,從最難的消費群切入,這樣的市場策略首先是得益于他們對自己產品的極度自信。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這并不急于求成的態度,已經并非當下互聯網浪潮中所鼓勵的企業精神,但從另一方面而言,也確實是一種可堪參考的,更長久的,非典型的中國式增長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