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在南方工作時,經常聽身邊的人說,自從回到老家后,便極少聽說這幾個字,不過關于銀行一年期利率一直下降的情況,倒是很多人都在提,感覺把錢存銀行越來越不值錢了,其實這個觀點反過來就是”負利“的觀點,只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注意。

中國很早就進入了負利時代,從銀行一年期利率低于CPI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進入了負利社會了,以前宣稱發達國家進入了負利,錢存在銀行不僅不會變多,最后取錢用的時候反倒給銀行一筆錢,真實性有待考證,畢竟我們常年生活在國內,對這種消息只能聽一聽,無法實地考察,但空穴來風還是有依據的。我們現在把錢存在銀行雖然取錢用的時候不給銀行倒貼錢,不過存的錢變少這是事實。存銀行一年期利率,很多銀行都在1.5%左右了,高還是低,立馬可以看出來。
錢存銀行一年虧損1.4%的收益

而2019年全年的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18年上漲了2.9%,把錢存銀行定期一年,站在購買力的角度,倒虧了1.4%,如果是一萬元,一年的購買力少了140元,也就是去年你有一萬元可以買價值一萬元的東西,結果放在銀行一年拿出來后,加上銀行給到的1.5%的年利率,在購買力方面還虧損了140元。看起來匪夷所思,細思一下,這就是現實。畢竟2019年二師兄價格翻了三倍,到了2020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現在的價格仍是2019年最低價格的一倍多。更不要說其他生活必需品了。這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站在常規的角度,我們把錢存在了銀行之后,銀行會給到一定的利息,多多少少賺了點,如果拿著什么都不做,最后虧的比這還多呢。
這句話的道理完全正確,銀行以1.5%的年利率把錢收進去,以6%的年利率把錢貸出去,我們把錢給到銀行,銀行一年賺4.5%左右的收益。最后是銀行賺了。當然,很多人還是希望銀行把這筆錢賺走,畢竟自己沒有能力讓錢的收益價值大于1.5%,還不如放在銀行中享受一點利息,虧了便是虧了點,不影響基本的生活。
央媽不止步的降息,CPI跑步拉伸

經過央行的幾輪降準降息,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逐步低于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較一下2017年和2019年CPI上漲數據: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7年5月份,CPI同比上漲1.5%,漲幅繼續擴大;2019年,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2019年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9%,實現了CPI漲幅3%左右的年度預期調控目標。兩個年頭比較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們要買的東西,價格只會越來越高,這就是生存的現實,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央媽的降息,CPI逐年升高,萬年不漲的工資,一萬元以前是萬元戶,現在買一身衣服就沒了,十幾年的時間,錢還是那些錢,東西卻少了又少,面對這種情況,要么趕緊消費,今天的錢決不能留到明天花,要么找理財投資的渠道,跑不贏通貨膨脹,先跑贏銀行一年的定期再說。過幾年回過頭再看看,月光的還是月光,找投資的不是碰了跑路的P2P,就是進入了騙錢的區塊鏈或者被股市深套無法解放,總之,最后都是沒錢甚至背上了一身的債務。

不想“負起來”,就得跑起來
首先看看”負利率“對我們生活最直接的影響:
第一,錢存在銀行越來越不值錢,存在銀行的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錢越存越少啊。
第二,影響了我們的投資大環境,可能會讓理財的收益越來越低。
負利率這種現象現在趨于規模化、長期化、普遍化,尤其是今年黑天鵝事件,放眼全球,各家銀行摩拳擦掌,不甘落后,幾十個國家多次降息,甚至有部分國家出現了存款負利率。什么,存錢銀行不給利息,還要收費用。過多的資金涌入市場需要消化,最終會作用到物價上。同時,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意味著銀行存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理財渠道收益將進一步下降。想要實現穩定,高收益的理財,已經不現實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灌滿我們每個人耳朵的不保本的銀行理財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

央視建議:早點買保險
中國人愛儲蓄的特點,全民皆知,老人愛存錢,愛國債是硬性觀念,也是一個比較良好的習慣,從這次的黑天鵝事件中便可以看出來。但年輕人更多的是偏向于消費,消費就是花錢,既然是花錢,為將來的生活儲蓄一份保障就是非常明智有藝術的花錢。在銀行理財不保本的情況下,市面上能保本的理財產品剩下的只有保險了。真正所謂的懶人投資品。
保險的保本收益是寫在具有法律效應的合同中,理財險的保本收益基本上都在2%左右,收益上跑贏了銀行一年定期,對于逐年上漲的CPI還是望塵莫及,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各家保險公司在投資收益方面當前能做到5%年化的復利收益,在3%左右的收益空間,利潤方面還是比較客觀。

站在儲蓄方面,銀行是可以隨取隨用,即便是大額存單,也可能實現隨取隨用,很難實現強制儲蓄的功能,而保險中的理財險種,想要取用錢,就得承擔比較大的經濟損失,一般人不愿意動。如果把時間拉長點來看,能真正存下一筆錢的可能不是銀行,反倒是自己買的理財險種。
總結一下:站在收益的角度,能保本的同時還有不錯的收益,是理財險的特色;站在儲蓄的角度,保險的強制儲蓄,為將來備下一筆錢;站在專業的投資理財的角度,保險理財收益雖然不高,但不用擔心本金的虧損,穩穩當當地享受長期投資帶來的收益,不費事,不操心。
最后想說一點,保險的本質是保障,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購買理財險,增加了未來不確定的風險,如果想要更好地實現理財長期帶來的客觀收益,還是建議先做好保障,如大病,意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