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未來之星創業營第九期第一次課程于北京開課。主辦方騰訊、好未來,聯合主辦方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以及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企業的專家、管理者,為38位來自不同細分領域的教育創業者學員、合伙人學員,從國家宏觀經濟趨勢、疫情下的中國產業格局、互聯網教育變革以及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享。
(未來之星創業營九期學員合影)
推進教育新基建,合力構建“協同體系”
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機遇期。
對此,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表示,進入“十四五”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面臨轉型升級,并呈現出多樣發展趨勢。一是將以學習空間建設為主,而不是簡單的資源建設;二是將更多地面向終身學習體系,而不是主要面向正式學習;三是除了學校資源,還需整合社會資源參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四是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領域,相比供給驅動消費的形式,消費對服務的驅動力將得到提升。此外,傳統教室的形式將改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形式;傳統以教學改革為主的形式,也將延伸到體制機制改革。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解讀互聯網教育變革)
“我們要把握新的發展階段,完成新的發展理念,從而構建新的發展格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龔六堂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在全世界地位的變化,教育改革發展的宏觀環境也正在發生變化,應該鼓勵教育企業和民營資本等社會力量的參與。教育從業者需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并針對不同地區特點進行不同類型教育資源和產品的開發。“這些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機會,也是宏觀經濟需要解決的問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龔六堂分析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
市場仍存較大增量,做好教育需“內外兼修”
2020年,教育行業迎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考,正催生新的教育形態。
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如何在“存量”市場中找“增量”,仍然是很多教育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對此,好未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白云峰表示,疫情前后,教育行業的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對于教育創業者而言,用好顯微鏡和望遠鏡同等重要。對內,教育企業需要深度了解用戶需求、產品細節和組織形態;對外,行業應該給教育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土壤,教育創業者也應該時刻關注行業迭代和更替的方向,與同行相互學習。
(好未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白云峰與學員展開探討)
“過去一年,整個教育行業發生的巨大變化,給教育創業者帶來了非常多的機會和挑戰。”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朝暉表示,在疫情期間,中國的控制能力和手段與其他國家非常不同,迸發出實體經濟的活力。中國經濟增長很多來自于新的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帶來的新結構性機會非常可觀。在中國教育存在巨大市場空間的情況下,希望教育創業者用更多更好的技術工具、管理工具改善自己的業務。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朝暉解讀疫情下的中國產業格局)
科技重構未來教育,進一步推動供給側變化
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推動教育供給側變化,科技正在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教育企業發展,將向產品和技術轉型。我們認為,產品和技術的權重因子,影響到教學產品的用戶交互上,可以獲得更大權重,實現相對不衰減。”白云峰說。
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從資本視角對教育產業的未來進行了判斷,“教育創業的機會始終存在。教育供給的改善是無限的,用戶的需求是綜合性的,而且不同時代的用戶的需求也有差異。用戶的需求越來越豐富,教育行業始終存在誕生新品牌的機會。而且隨著教育行業的成熟,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入教育行業。”
(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解讀資本視角下的教育產業)
好未來集團戰略及新項目負責人彭壯壯則用“‘新’潮逐浪高”來總結未來教育的發展態勢。“時空的在線化和數字化、泛在和通用的人工智能、生產關系和經濟組織的重構、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遷移,這些大趨勢的發展,影響著教育行業的創新方向,也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和相關性。教育企業應該思考如何用技術重構教育,讓教育內容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讓供需兩側更好地提升效率。”他說。
(好未來集團戰略及新項目負責人彭壯壯暢談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在為期三天的課程中,除了眾多講師的精彩分享之外,未來之星創業營九期的學員們還在北京游美營地進行了別開生面的拓展活動。同時,諸多學員針對教育創業進行了真誠地討論和分享。
未來之星是由好未來和騰訊主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聯合主辦的教育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未來之星以推動教育行業進步為使命,堅持為會對教育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創業者助力。從2014年成立至今,未來之星已經走過了7年多的時間,招募了9期創業營和1期創新院的學員,聯合行業內外的優秀合作者,打造了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和交流平臺,持續輸出關于創業和教育的成功經驗,服務著364位教育行業創業者。與此同時,未來之星還運營著超過千位資深從業者組成的行業社群“群星匯”,創辦了GES未來教育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