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爆料稱,在距離信陽中心城區48公里的信陽市平橋區高粱店鄉,一座名為"余灣村小學"的學校,從學生三年級開始,便只發英語書,卻從來沒上過一堂英語課,對于如此反常的教學情況,不少網友感到錯愕,是校方領導的過錯,還是的教育資源匱乏,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據余灣村小學負責人王校長解釋,學校方面也是無奈之舉,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想辦為解決英語課的問題,也曾考慮過聘請英語老師,但由于學校偏遠,再加上預算有限,曾經開出過代課老師一學年1.3萬元的經費,可惜,根本沒人愿意來。
事實上,不僅是這一家學校,高粱店鄉大部分的農村小學,都沒辦法開設英語課。顯然,這已經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了,廣而泛之,中國有多少偏遠農村小學,無法進行英語授課,可以想象。

校長還表示,學校里師資力量達不到,沒有專業的英語教師,讓其他老師兼職代課,也無法勝任,因此就沒有開英語課了,"體音美還能把學生相對集中一下,一起上,但英語牽涉到另一種語言,半瓢水教的話,對學生很不好。"王校長說。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老師多的時候,余灣村小學也短暫開過英語課,后來沒英語老師了,就沒再開。目前這個教學情況,王校長也向有關教育部門反映過,但想從別的學校抽調老師過來任課,也不太現實,畢竟中心校的英語老師配置也不夠。王校長嘆息道:"我們也想過聘請代課英語老師,但一學年最多開到1.3萬元,加上地處偏遠,生活不方便,你說一個本科大學畢業生,誰愿意來這里受苦嘛?"

媒體報道后,引發了人們對于偏遠鄉村、山區小學英語課的關注。而受師資力量制約,不僅是余灣村小學,中國還有很大部分的偏遠地區,沒能力開辟英語課的物業。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短缺、英語應運場景極度有限,這些問題在鄉村教育中,尤為嚴重。這是因為相對城區的學生,農村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再加上英語學科對于教師的教育水平,以及專業素養要求較高,不能在短期之內速效達成"出師",所以也很難大班集中教學。
而受偏遠地區教學環境的影響,以及鄉村教師的經費過低,無法滿足生活需求,便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更加劇了農村和城市教育的不均衡、不平等。

所以有,要想改變目前的現狀,絕不是朝夕之事,必須要投入更多財力和精力,切實地提升鄉村教師的待遇,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甚至是好于城市工作福利。與此同時,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讓他們更加便利,以此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在農村從教。
另外還要根據具體地區情況,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差別化政策,合理劃分補助的檔次,在此基礎上,還要重視起鄉村教師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媒體、網絡的平臺,采取多種形式,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關注農村教育的良好氛圍。總之,教育問題是極其負責的系統工程,絕不能拆開來看,到頭來只會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