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最近10年的美股,以FAANMG為代表的科技股,顯然是這一輪牛市中最亮眼的板塊。由于隔離導致電商用戶激增,電商股因此成為這場疫情的最大受益股。從今年年初以來的行情看,亞馬遜在FAANMG六家互聯網巨頭中是漲幅最大的,實現了60%以上的增長。同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在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最近也迎來了報復式增長。
有投資者開始擔心,科技股是否已經被高估,尤其是中美高科技龍頭企業“AA”(Alibaba 和Amazon,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強勢表現更是吸引了市場的關注。本文試圖從財務角度,分析阿里和亞馬遜的業績表現,以及哪家股價可能被高估。
業績衡量的終極指標究竟選哪個合適
通常而言,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業績指標的好壞,自然是每股收益EPS及其同比增速。但對于快速成長的公司來說,這并不完全合適,因為財報上的凈利潤往往難以反映公司的實際成長情況。先從營收角度,對比一下亞馬遜和阿里巴巴:
過去四財年兩家公司營收和其增長速度,單位:百萬美元
過去四年,兩家巨頭依舊保持了高速的營收增長(20%以上),亞馬遜的體量相比阿里大好幾倍,但增速而言阿里則更快。最近兩年,兩家巨頭增速都在放緩,增速差距在收斂。營收是預測未來利潤增長的關鍵,但相同的營收增長對于凈利潤的拉動,不同企業的效果也會不同。
過去四財年兩家公司營業利潤和其增長速度,單位:百萬美元
對于產品線很多、資產負債率不同的企業,凈利潤會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差異很大,所以排除利息支出和應繳稅費,以及非運營項目帶來的利潤后的營業利潤,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的運營效果。但是,從這個指標結合營收看,這兩家公司看起來是一個經營頗為不穩定的企業,營業利潤上下起伏不定,尤其是在二者營收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亞馬遜在比阿里大好多倍營收的情況下,營業利潤一度不如阿里。在2019財年,亞馬遜的營業利潤率才5%,阿里是18%。
這個原因就在于,高速成長的企業也在高速擴張,這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用于構建廠房等基礎設施,或購買無形資產等。這會造成未來數年持續增長的折舊攤銷:在資本開支當年,現金雖然支付,但在權益發生制的會計準則下,并沒有形成費用。費用是在未來數年每年以折舊(固定資產)或攤銷(無形資產)的方式產生的非現金的費用,因而會減少未來的營業利潤。每年資本支出/折舊攤銷的比例增速不同,疊加未來幾年企業實際盈利的變化不定,營收高速成長的企業營業利潤的起伏變化就不奇怪了。
那么,投資者究竟應該使用那個指標衡量管理者的業績呢?阿里巴巴強調的是EBITDA。
和營業利潤一樣,EBIT是息稅前利潤,但包含了非經常性項目利潤。D是折舊、A是攤銷。EBITDA的名稱就是“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也就是排除了每年折舊攤銷這種會計費用影響的利潤。
過去三財年兩家公司EBITDA和其增長速度,單位:百萬美元
從這個角度看,兩家企業的這個指標在過去三年與其高速增長的營收速度是匹配的。亞馬遜EBITDA增速一度領先,阿里巴巴最近一年反超。2019財年,亞馬遜的EBITDA增速是33%,阿里巴巴是42%。
彼得林奇曾說過,合理的市盈率應該和企業盈利增速相匹配。如果以EBITDA為指標分析兩家公司的表現,應該最近一年阿里股價表現更佳才對。
但是,從2019財年開始至今看兩家公司股價表現,亞馬遜在大部分的時候都跑贏了阿里。特別是今年年報后,亞馬遜一騎絕塵,大幅跑贏了納斯達克指數,阿里巴巴最近才勉強補漲跟上了納指漲幅。
亞馬遜這一時期股價漲了80%,阿里43%。估值方面,由于利潤被大量的折舊攤銷扭曲,所以可以我們選擇市凈率衡量。亞馬遜從20倍漲到24倍,阿里反而從7降到6。
本來阿里的體量就相比較小,體量小的公司利潤的增速應該更快才是,難道是亞馬遜相對高估了許多嗎?
可能首先要說不的就應該是巴菲特老先生,他和他的搭檔芒格就非常鄙視EBITDA:如果企業不進行資本開支,長遠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激烈競爭的商業領域,很容易被淘汰出局,而資本開支是不屬于股東真正掌握的財富,雖然在支出的當期沒有記入費用成本。再把每年折舊攤銷的錢反過來再加入當期的EBIT中,更是自欺欺人,好像資本開支永遠不需要一樣。
巴菲特和芒格會更認可亞馬遜給出的指標:股東自由現金流。
股東自由現金流才是對股東最關鍵的指標
從亞馬遜成立之初,創始人貝索斯就一直強調,公司的戰略是“最大化股東的自由現金流”。這個指標每家企業年報都提供。記算很簡單,就是“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減去“凈資本開支”(出售資產獲得現金是負的資本開支)。
過去三財年兩家公司自由現金流及其增長速度,單位:百萬美元
阿里由于財報以人民幣計價,我們選擇用美元歷史匯率和GAAP會計準則計算最近三財年兩家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及其增速。這樣對比看,亞馬遜過去兩年就變成了始終增速高于阿里了。2019財年亞馬遜增速為33%,阿里巴巴是27%。實際上過去三財年,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增速持續強勁增長,阿里則有些跟不上步伐。所以給予亞馬遜更高的估值,完全實至名歸。
自由現金流實際上也是巴菲特最早提出的一個概念:股東掙得的財報的凈利潤并不是股東真正掌握的財富,股東必須要把利潤再投向兩個地方,除了進行資本開支的投資,還要進行運營資產(流動資產)的投資。企業如果要增長,存貨、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這些都是要占用現金資金的。運營資產的投資和折舊攤銷都被現金流表里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調整過了,所以不懂財報細節的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應該關注這個指標,比凈利潤更要關注。
過去四財年兩家公司資產負債率
另一方面,企業往往是負債經營,借來的錢也是資本開支和運營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但是一般而言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會長期保持在一個最優的穩定比例,借錢也要還錢的,在動態的過程中,凈債務融資一般是0,所以不用考慮債務融資對股東自由現金流的影響。馬遜和阿里都是如此。過去四財年,他們的資產負債率保持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屬于高度負債,資產負債率為75%左右,是阿里的幾乎一倍。這意味著高財務杠桿率,對于兩家公司而言,每增加1%的EBIT,稅前利潤的增速,亞馬遜將會是阿里的近兩倍。
無論是用利潤還是借錢,這些不得不付出的資本開支現金支出是實實在在的不自由的付出。剩下的,才是股東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可以用來支付股利或回購,都由自己說了算,因此是“自由的”,這就是自由現金流的含義。
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被大大低估
即便如此,33%的亞馬遜的過去一財年自由現金流的增速,依舊被大大低估了。原因是過去一年,亞馬遜動用了“租賃”這個業務上簡單、財務上復雜的運營工具。
過去三財年亞馬遜資產負債表原始報表的負債部分
先看亞馬遜資產負債表的負債部分。2019財年最顯著的變化,是在資產負債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以前沒有的“租賃負債”,且比例相當不低,占所有長期負債的52.8%(負債占總資產的72%)
租賃是以租借的方式來使用設備和廠房。從業務上好理解,就跟經營一家餐館,每個月要付給房東的租金。這筆支出就像每個月的員工薪水一樣,是期間費用,且房產并沒有進入餐館的資產負債表里,因為那是屬于房東的。這種租賃就是“運營租賃”,在企業資產負債表里不體現在資產中,租賃的費用的現金支出,記在經營現金流表里。
但是,對于長期使用的租賃設備,本質上是企業要承受資產的折舊損失的,這已經反映在租賃的現金付出的費用里,不把租賃資產記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里,是低估了其負債率。租賃業務的財務本質:是企業通過債務融資,借錢購得租賃資產,并同時承受利息支出和資產折舊(借錢買一百萬廠房,并付出債務利息和承受資產折舊)。所以財務中,企業除了“運營租賃”還有“融資租賃”這種選擇。
亞馬遜年報的附注部分顯示這兩種租賃都有。相比于財務上簡單的運營租賃,融資租賃的財報就復雜的多:需要把租賃資產記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目里,同時在負債部分增加和資產等額的“租賃負債”,就是我們在亞馬遜資產負債表里看到的。這樣在三大表里的表述就一下子復雜起來。
無論運營租賃還是融資租賃,企業每年實際付出的用于支付租賃的現金是一樣的。但是融資租賃這筆費用,在財務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債務利息支出,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里,記錄在“經營性現金流”里;剩下的現金支出部分,則屬于用于償還租賃負債,計入到 “融資性現金流”部分里。
于是融資租賃在財務上,每年都要折舊資產、付息和償還債務本金。而神奇的會計法則會保證,當租賃資產到期時,它會同時在資產部分和負債部分消失掉。
最關鍵的,是兩種租賃的現金支出是一樣的,都屬于資本開支支出。融資租賃在現金流表里,卻記入了 “經營性現金流”里(利息支出),和“融資性現金流”里(租賃負債償還)。它們真正應該記錄在現金流表的“投資性現金流”里。
當然亞馬遜在財報附注里給出了明細。會計準則把租賃的資本開支排除在凈資本開支之外,為了計算真正的股東自由現金流,就需要把這筆現金支出再減去。
從明細里看到租賃的現金支出不低。這樣的結果是真正自由現金流更高的增速:從原來的194億美元到258.25億的33%增長,變成了84.48億到124.9億的 48%的增長!
阿里巴巴沒有金融租賃,財報上27%反應了真實的自由現金流增速。
那么,考慮亞馬遜2019財年平均495,500,000的普通股,去除124.9億,得到每股自由現金流是25美元。2019財年的平均股價是 1850元,市自由現金流率P/FCF為74倍,相比于48%的增速,高出了1.5倍。
同樣的方法計算阿里巴巴的2019財年P/FCF為45.5,相比于27%的增速,高出1.68倍。反而高估一些。
考慮到這期間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從2.5%一路跌到1%,亞馬遜這1.5倍并不顯得很多。更重要的是,從財報的其它細節,可以預期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還將會以非常強勁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