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中部,森林大火正在燃燒。這里本來是俄羅斯最寒冷地區之一,森林覆蓋率超83%。
圖源:YEVGENY SOFRONEYEV, TASS/GETTY IMAGES
西伯利亞遭遇有史以來最熱6月,
高溫更引起大規模野火爆發并持續。
野火危及到凍土地帶,
其火勢之大、范圍之廣令科學家震驚。
永久凍土或將不再“永久”,
百年來冰封、貯藏地下的碳可能會釋出,
加劇氣候變暖。
滅火飛機一次性可輸出40噸降水,但采用空中撲滅的方式依然無法阻止野火在森林內部復燃蔓延。
圖源:BBC
圖源:莫斯科時報
今年1月,
南極地區出現20℃高溫,
打破141年以來最熱紀錄;
而北極地區也出現同樣狀況——
6月20日當天,
地處北極圈以內、
北半球最冷地區之一、
世界第三冷的地方——
俄羅斯維爾霍揚斯克
出現創紀錄38℃高溫。
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分析,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炎熱春季。西伯利亞西部5月的歷史平均氣溫為1℃;而今年5月,平均氣溫比往常高出近10℃。如果不是人為造成的破壞,那么這種情況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
圖片拍攝于阿拉斯加,科學家鉆穿冰層,點燃釋放出的甲烷。
攝影:KATIE ORLINSKY
甲烷正從北極各處湖底解凍土層中冒出,它的威力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25倍。研究人員推測,地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永凍土就放出相當于煤、石油和天然氣4到6年釋放出的溫室氣體——是之前認知的2到3倍。
2016年,西伯利亞苔原地區已出現地面晃動,“像果凍一樣”。
持續高溫,
也成為大規模野火爆發持續的根本原因。
一旦西伯利亞凍土帶受野火侵擾成為常態,
就會急劇重塑整個生態系統。
升高的溫度讓微生物能終年分解土壤里的有機物,釋放出二氧化碳或甲烷。高溫向下擴散至永凍層,加速解凍。
攝影:KATIE ORLINSKY
6月中旬前后,大火在西伯利亞蔓延,俄羅斯林業局估計,西伯利亞東部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楚科齊和馬加丹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已被大火吞噬;凍土帶和碳含量豐富的泥炭地遭遇大火侵襲,釋放出冰封于地下、積累數百年來的碳,加劇氣候變暖。
在西伯利亞北部和北極其他幾個地區,凍土的解凍風險遠超預期。
攝影:KATIE OOLINSKY
倫敦經濟學院的環境地理學家Thomas Smith說:“凍土帶火災并非前所未有,但在如此廣闊的地區內,同時發生如此數量眾多的火災很不尋常。”
西伯利亞野火頻發,其6月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900萬噸,比產油國挪威整年都多;另一方面,“火災輻射率”(fire radiative power)的每日水平,是衡量火災熱量輸出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指標今年數值與2019年幾乎相同,眾所周知,2019是一個極端火災年份。
從太空觀測到的西伯利亞凍原大火
圖源:JOSHUA STEVENS, NASA EARTH OBSERVATORY
6月底,歐洲航天局的哨兵2號衛星在北緯73度附近探測到一系列火災——衛星遙感專家Annamaria Luongo稱,這是2003年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靠北的火災。最近的一次是6月30日由哨兵2號衛星發現的,它在距離拉普捷夫海(北冰洋的一部分)海岸只有幾公里的地方突然爆發。
西伯利亞南部的一個社區被大火燒焦。與此同時,新西伯利亞地區已有數百個社區被大火燒毀。
圖源:KIRILL KUKHMAR, TASS/GETTY IMAGES
依然是今年6月,西伯利亞一個柴油罐坍塌,致使20000噸柴油泄漏到附近的河中,解凍的土壤或許是此次事故元兇。據科學家分析,到2050年,由于地面解凍坍塌,北極地區大量基礎設施,包括數千公里的輸油管、公路,建筑物、儲油罐、油田、機場等等都將面臨巨大風險。
西伯利亞柴油罐坍塌,大量柴油泄露。
圖源:紐約時報
比起火災、泄露、坍塌等看得見的危機,
看不見的威脅也潛藏在冰雪之中。
古老病毒在冰層中休眠數百乃至萬年之后,
隨著持續不斷的冰川、凍土融化,
也存在被釋放出來的風險。
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長度最大1.5微米,直徑0.5微米,為已知最大病毒,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
攝影:JULIA BARTOLI AND CHANTAL ABERGEL, IGS AND CNRS-AMU
2014年,法國科研團隊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采集到一份凍土樣本,證實了“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Pithovirus sibericum)存在,其存在年代正是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滅絕之時。這種病毒被封存在3萬多年前凍土層中,仍然存活且具有感染性(只能感染阿米巴變形蟲)。這也意味著,凍土融化有可能給人類公共健康帶來危險。
1938年3月,在紐約加斯波特,一名校醫和一名縣衛生員給一名年輕人接種了天花疫苗。天花曾造成“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攝影:HARRY CHAMBERLAIN, FPG
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已被完全根除”,但天花的病原體仍可能埋藏于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其繁殖過程也與“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類似。在20世紀90年代啟動的一個研究項目中,俄羅斯科學家化驗了19世紀具有患天花后遺留癥狀的尸體樣本,仍然檢測到天花病毒的DNA片段。
大約1900年育空地區,一位醫生為感染天花的印第安人進行治療后,將自己裹在一個甲醛帳篷里,對除了頭部以外的所有部位進行藥物熏蒸。
攝影:THOMAS RIGGS, JR.
2016年,
西伯利亞炭疽疫情卷土重來。
在西伯利亞凍原的亞馬爾半島上,
經過夏天一波熱浪的襲擊,
加速了永久凍土的解凍,
導致75年前死于炭疽的馴鹿尸體暴露。
附近放牧的2000多頭馴鹿被感染,
并引發了小部分人類感染。
1名12歲的男孩因感染炭疽死亡,
至少有20人因此住院治療。
馴鹿肉在俄羅斯原住民涅涅茨人飲食中占重要地位,而且他們偏愛剛剛宰殺、尚有余溫的生肉。2016年炭疽爆發后,他們減少了這種吃法。
攝影:EVGENIA ARBUGAEVA
愿北極圈永遠不要“四季如春”,
愿可怕的東西永遠冰封于凍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