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麥柯
編輯/ 李覲麟
美國時間6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美國多家民權組織聯合眾多跨國公司聯合向Facebook施壓,要求其采取實質性措施,來阻止仇恨性言亂散播的抵制活動正式生效前一天。
這一天,Facebook兩大高管:全球商務解決方案副總裁卡羅林·艾佛森(Carolyn Everson)和公共政策總監尼爾·鮑茨(Neil Potts),與廣告主連續召開了兩場會議,也沒能平息怒火。
從可口可樂宣布停止全球網絡廣告投放30天起,星巴克、聯合利華……最新消息稱,由于Facebook與抵制其的廣告主在最后時刻溝通未果,有400多個品牌的廣告從Facebook上集體消失了。被點燃的怒火,持續蔓延。
這是一場“別用仇恨賺錢”發起的抗爭,也許也是一場傳統企業在網絡時代尋求逆轉的抗爭,也許只是一次流量搶奪的作秀。
400多家全球知名大牌企業紛紛下場手撕,暫停廣告投放真的就能扼住互聯網巨頭的喉嚨?
可口可樂宣布停止全球網絡廣告投放30天
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其中,以爭議流量遭人詬病的Facebook,由于在對待仇恨言論和錯誤信息方面缺乏監管審核,這次成為了眾矢之的。
據悉,面對失實內容或煽動言論,Twitter的處理方式上加上“不確定是否屬實”,“涉嫌頌揚暴力內容”等標簽,但是同樣的內容到了Facebook卻沒有任何處理。
這種聽之任之的放任姿態,立刻惹惱了美國民權組織,相關機構聯合發起Stop Hate for Profit(別用仇恨賺錢)活動,指控Facebook從“偏執、種族主義以及暴力內容中謀利”,并呼吁廣告主7月份暫停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此舉得到了全球品牌商的積極響應,多米諾骨牌被推倒。
可口可樂第一時間響應。
6月26日,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從7月1日起,暫停在全球社交媒體平臺上投放廣告至少一個月。
可口可樂CEO James Quincey在聲明中指出:“這個世界容不下種族歧視,社交媒體上亦不應該存在。”除了Facebook之外,被可口可樂封殺的還有Instagram、Twitter、YouTube等平臺。
緊隨其后的聯合利華也付諸行動,并在聲明中寫道:“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廣告不會給用戶和社會帶來任何價值。”隨即,星巴克也發布了“在所有社交媒體平臺上暫停廣告投放”的聲明。
再然后,好時的CMO Jill Baskin公開表示,“公司將加入7月份的抵制Facebook運動,同時將2020年剩余時間里用在Facebook平臺上的廣告支出削減三分之一。”
截止記者發稿前,可口可樂、聯合利華、星巴克、帝亞吉歐、本田、福特、惠普、微軟、彪馬、李維斯、漢高、Patagonia、好時、Verizon、REI、百事公司等公司,他們紛紛從Facebook等社交平臺上撤下了廣告。
據發起方表示:“自6月17日以來,已有160多個品牌簽約。他們希望相關社交平臺提高問責制和透明度。”
Pathmatics數據,去年,星巴克在美國的廣告支出多達9490萬美元,聯合利華為4240萬美元,可口可樂為2210萬美元,Verizon為2290萬美元,Diageo為2290萬美元,REI為2250萬美元,Patagonia為620萬美元,the North Face為330萬美元,李維斯為280萬美元等。
集體抗議背后的真假撤離
應該說,這是一場美國品牌主的集體抗議。不過,這也可看作是另一場高性價比的挑邊秀。
有些品牌,像The North Face還信誓旦旦號稱將在更長時間抵制??紤]到他們賣的冬裝在夏天本來就是淡季,只要在秋冬季續上廣告即可。
像REI在宣布抵制Facebook后,他們在該平臺的廣告支出似乎反而大增。雖然7月還沒有到,但是借勢宣傳的目的昭然若揭,這不是典型的兩面三刀。
像Verizon,本來在Facebook等平臺的廣告支出占公司數字媒體總支出的13%,而84%的支出為其他運營。所以加入抵制,可以贏得更多曝光和公眾好感,何樂而不為。
說起來,雖然一個月缺乏曝光量,但是既能節省廣告預算,又能通過高調官宣,增加用戶好感度,樹立企業社會責任好形象。
顯然,這公益廣告做的不虧。
同時,品牌商僅僅是不投放付費廣告,有很多品牌還會繼續更新社交媒體賬號,內容更新、運營活動、用戶互動都正常,不會受到影響。
而對于平臺方來說,品牌投放對社交平臺的營收至關重要。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Facebook擁有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三大平臺,全球活躍用戶數超過30億。
在營收方面,廣告是Facebook的收入支柱,通過大數據了解用戶信息、消費習慣等,Facebook就可以做到廣告精準投放;此外,Facebook在2010年4月開始推行虛擬貨幣,曾被認為會占據Facebook收入來源1/3的比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Facebook發送信息、視頻等社交屬性凸顯,成為其他收入來源。
但從盈利角度,Facebook主要靠廣告收入維持運營。在美國,Facebook 的數字廣告的份額,僅次于google。財報顯示,去年Facebook的總收入為706.97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達到697億美元,廣告客戶超過800萬家。今年一季度,Facebook的營業收入為177.37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174.4億美元,占比高達98.3%。據路透社介紹,這些廣告收入中大約四分之一來自大公司,其余都來自小企業投放。
據悉,Facebook的一季度廣告收入增長已經放緩,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另一方面提高用戶隱私也限制了平臺廣告投放能力。如果再遇上大小廣告主的廣泛抵制,那就更加雪上加霜。
扎克伯格還是慌了
Facebook的聲明,很多廣告主和相關組織并不買賬
不論廣告客戶在這個抵制活動中的真真假假,但隨著大牌以及廣告主數量的極具增加,Facebook 要扛住還是有些吃力了。
剛開始,加入抵制名單的公司,雖然很大牌,但大多不是Facebook的廣告大客戶,扎克伯格還能勉強支撐。Pathmatics的數據顯示,前期品牌中鮮有排名今年Facebook廣告預算排行榜TOP100的。
因此,Facebook全球商業集團副總裁Carolyn Everson回應說,“我們非常尊重任何品牌的決定,并將繼續專注于去除仇恨言論和提供關鍵投票信息的重要工作。”我們與市場營銷者和民權組織的對話是關于如何團結起來,成為一支向善的力量。”
她這種冠冕堂皇的話,說起來不痛不癢,顯然還是沒有戳中Facebook的要害。
但是,當一些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廣告費的廣告大客戶也開始采取行動,Facebook就吃不消了。
據彭博社報道,當聯合利華等大客戶一發布公告,Facebook股價應聲下跌8.3%,創下三個月來的最大跌幅。公司市值蒸發了560億美元。扎克伯格的凈資產推低至 823 億美元,從全球富豪排名的第三位跌至第四位。
隨后,另一個重磅襲來。數據還顯示,支出最高的100個品牌去年在Facebook的廣告支出為42億美元,約占該平臺廣告收入的6%。
其中,家得寶、沃爾瑪、微軟、AT&T以及迪士尼都是大客戶。結果,就連去年廣告投入約1.16億美元的微軟——排名前三的廣告大客戶,也宣布暫停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全球廣告支出。
加上第六大客戶星巴克,這就把扎克伯格逼到了窘境:不修改規則,大客戶流失;修改規則,偏見導流下降。
隨著抵制聲浪加劇,內外交困的扎克伯格,實在頂不住了。他救火似的緊急宣布了一系列加強監管措施,他在直播中表示,對于違反平臺政策但仍被認為有新聞價值的內容,Facebook會打上警告標簽。
對于扎克伯格的救火,相關人士并不買賬。他們認為,過去多年,Facebook積弊已久,沉疴難除。扎克伯格早就清楚問題的嚴重性,但只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讓步”。
Color Of Change總裁Rashad Robinson認為,扎克伯格的聲明無異于“11分鐘的空口承諾”,并再次呼吁廣告主不要在Facebook平臺上投放廣告。
Common Sense Media的CEO Jim Steyer認為,下一步應該在全球范圍內向Facebook施壓,呼吁歐洲監管機構對公司采取更強硬的態度,動員聯合利華等國際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停止Facebook廣告投放。
應該說,Facebook已經為第二季度的疲軟業務做好準備。公司CFO Dave Wehner早在四月財報電話會議上就表示:“廣告行業可能遭遇更加嚴重的收縮。”結果一語成讖。
分析師預計,Facebook僅能在6月季度維持1%的營收增長,第三季度樂觀估計增長7%。這也將成為該公司上市以來增速最差的季度。
品牌方真的離得開社交平臺?
眼看著Facebook被逼就范,全球社交平臺也在受到牽連。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抵制,不斷削減在社交媒體上的廣告支出。此舉可能打擊Snap、Twitter等相關公司打擊。
據悉,近期Twitter股價則下跌了7.4%。相比之下,谷歌旗下的YouTube的境遇要好許多,星巴克等品牌將繼續投放廣告。
其實,即使沒有這次抵制,社交巨頭的廣告營收也面臨危機。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均認為其業務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
而通過此次抵制,一個迫在眉睫的命題擺在Facebook們面前,那就是如何重構品牌方與平臺方的關系,通過在疫情時期滿足網絡營銷的新需求,嘗試未來為品牌塑造打造更多元的營銷環境。
關于這一點,在Social Media Examiner的“2020年社交媒體營銷報告”或許可以提供參考。報告稱,85%的社交媒體營銷人員在使用視頻。
其中,YouTube是社交媒體營銷人員使用最廣泛的平臺,55%的受訪者報告今年使用了YouTube。緊隨其后的是Facebook視頻(49%)。
它們堪稱最重要的視頻渠道(分別為24%和25%)。使用率第三高的視頻平臺是Instagram Stories。
顯然, 視頻營銷的未來趨勢不可撼動,很多營銷人員都認為,今后應該增加對YouTube(69%)、Facebook Video(66%)和Instagram Video(70%)這三大平臺的使用。
除了媒介屬性的選擇,企業客戶其實都需要借助社交平臺,順勢而為講好品牌故事。如何突發大事件中及時響應優先刷到存在感,成為了對品牌營銷功力的試金石。
耐克更改slogan
像這一次Facebook是反面教材,但也有正面典型。比如,耐克就放棄了32年的廣告語“Just do it”,赫然改成了“For Once,Don’t Do It”。對于大公司,突然更改slogan需要勇氣和決斷力,但實際上對爭議性社會問題表達觀點,能夠在公眾中塑造品牌態度。
比起蹭熱度,如果能在事件營銷與品牌塑造中找到平衡,或許才能在未來互聯網營銷中占據一席之地,否則早就被用戶就用腳投票踢出局。
想想當年喬布斯執掌蘋果時憤世嫉俗的廣告吧,從1984到think different,哪一個不是價值觀的表達?Facebook們還是得學著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