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用至今,位于北京大興的氣膜“火眼”實驗室極大提升了北京地區核酸檢測能力。“火眼”實驗室運營方華大基因宣布,北京地區檢測總量已達百萬例。北京火眼實驗室總指揮劉心表示,從7月2日晚些時候起,將為軍人、醫護人員、教師等北京市民提供總量為十萬人份的免費核酸檢測。
“北京大興氣膜‘火眼’實驗室的搭建僅用了3天時間,在升級改造之后,目前日檢測通量達到10萬例。該實驗室通過氣膜這種方式來搭建,能夠實現快速響應。但其整體的實驗室功能又和傳統的實驗室是一致的,是一個可移動、自動化、大通量的核酸檢測實驗室。”劉心表示,“火眼”實驗室能夠保持超高通量的檢測能力運行,先進的工具和設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比如在最影響整體檢測效率的核酸提取環節,“火眼”實驗室裝備了高通量自動化病毒核酸提取設備MGISP-960,通量達到192樣本/80分鐘,適用于企業、臨檢、醫院等領域的中高通量用戶,一人可同時操作三臺,相比人工提取有50倍的通量提升。在全國抗疫過程中,MGISP-960已支持包括湖北、山西、北京、天津、南京、深圳在內的全國30余個城市及地區,成為各地疫情防控的重要科技力量。
北京大興氣膜“火眼”實驗室里,除了有35臺MGISP-960之外,最新自主研發的國產自動化樣本分裝轉板儀MGISTP-7000也驚喜亮相,該設備具備自動化開蓋和關蓋,條碼信息錄入、從樣本管分裝轉入96孔板等功能,該系統將大量零碎的人工操作流程進行自動化整合,且整機配備了負壓過濾系統,有效避免氣溶膠污染。這也是該設備的首次公開亮相。
華大基因國內“火眼”實驗室總指揮朱師達表示,“火眼”的本質是一套完整的技術方案、成套設備、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可動態化地用于多個傳感染疾病的防控,及疫情發生發展的各個階段,承擔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作用。對突發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火眼”能在短時間內搭建完成,迅速提升當地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而在疫情平穩后,“火眼”實驗室還將會在生育健康、傳染感染疾病、腫瘤等方面的大規模人群檢測上繼續發揮優勢。
據悉,由華大基因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已在北京、武漢、深圳、天津等全國13個主要城市落地,全國“火眼”日檢測通量超16萬人份。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華大基因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已經走出國門,在阿聯酋、文萊、塞爾維亞、沙特、澳大利亞、菲律賓、加拿大、加蓬、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落地,將成為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新冠疫情的“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