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說財
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可能遠比我們預測的深遠,因此各大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也是必然。
最近網友發現都市快報發布了有關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等四大銀行下調了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發行利率、長期大額存單全部下架的消息。細心的讀者發現存款基準利率1.5倍調整至1.45倍,利率在4%以上的3年期大額存單產品少之又少,能找到的僅僅是6個月期和12個月期的理財產品,而以往比較熱門、利率較高的3年期產品早已售空。

這說明確實疫情不僅僅是對實體經濟,根據我國基準利率的調整金融市場也受到了明顯影響。
銀行降息的利弊
有利:通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成為刺激經濟上消費、投資的增長,同時也會減輕企業的經營壓力,從而形成緩沖經濟下滑的危機支撐力量。
好的一面是希望經濟的影響不要因疫情的擴大而更加深入,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柄雙刃劍,降息也并非沒有弊端。
有弊:降息和貨幣的放松,會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市場中貨幣流通數量將上漲,過多的貨幣就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危險。而這種貨幣貶值、利息下降會促使外國資本的逃離,也會使得百姓手中的存款貶值從而形成一種隱性收割。
降息的選擇
與其說如何提升收入不如接受現實,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最大的現實問題就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都受到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災難的沖擊,美國又通過各種手段阻礙中國經濟的復蘇,所以中國經濟何時能夠恢復如初還是個未知之數。在這種迷茫的階段如何規避投資風險保障收益反而更加重要。
利率的下降目前來看還沒有結束,未來甚至越來越低,就是為了鼓勵投資、刺激消費,拉動三駕馬車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所以要么我們現在手里能夠買到高利率的定期,要么就進行投資或者消費。
比如,我們在發現存款利率下降的同時,我們發現貸款利率也有所下降。如果有大筆資金可以考慮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或者去看看地方性大銀行是否提供較為有競爭力的存款產品。
對于想要高額收益的心情真的是感同身受,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只能開源節流,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