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綜述:
本篇報告從磷酸鐵鋰的生產工藝入手,比較不同的磷酸鐵鋰企業在專利、技術、工藝上的不同。
磷酸鐵鋰與三元差異化明顯,安全性能將更受市場青睞。 磷酸鐵鋰與三元對比優劣勢明顯,優勢在安全性好;劣勢在系統能量密度低。在供應格局上,磷酸 鐵鋰對應新能源商用車,而在新能源乘用車的裝機份額逐漸被三元取代。磷酸鐵鋰的系統能量密度 隨技術突破不斷提升,里程焦慮逐漸緩解。目前已有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多家主機廠申報磷酸鐵鋰為 動力電池的乘用車目錄,安全性能更好的磷酸鐵鋰將更受市場青睞。
生產工藝差別大,核心在于改進導電性能。 磷酸鐵鋰的原材料被分為鐵源、磷源、鋰源和碳源。不同的生產工藝差別主要在前驅體的合成方法 、磷酸鐵鋰正極的合成步驟、鋰源和碳源加入的順序、原材料的選擇。一般通過改進碳包覆工藝、 摻雜金屬陽離子、提高顆粒比表面積和替換高性能導電劑等方法改進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核心在于 改進磷酸鐵鋰的導電性能。
市場集中度提高,看好一線龍頭和后晉黑馬。 一線龍頭綁定下游動力電池龍頭企業,成本控制較好,二線公司難以競爭。我們看好現有一線磷酸鐵鋰正極公司德方納米、中國寶安(貝特瑞),建議關注順利導入CATL和BYD的二線后晉黑馬湘潭電 化(湖南裕能)。
報告節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