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增,一些投資者開始擔心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中證君了解到,疫情的反復基本都在機構的中期考量因素中。
疫情反復是否會加劇資金對相關板塊的追捧?
今年以來,消費、醫藥板塊漲幅較大,目前已經有不少機構認為這些板塊短期需消化估值。與此同時,一些專注逆向投資的機構如淡水泉、七曜投資等,近期頻頻調研,挖掘與市場存在預期差的投資機會。
領漲板塊估值提升大
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是哪些板塊?
以申銀萬國一級行業為例,截至6月12日,漲幅最高的依次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計算機,漲幅分別為29.27%、19.89%、13.37%。這都是受疫情影響較小、業績確定性較高的板塊。不過,從最近一周看,6月8日至12日,食品飲料、計算機板塊的漲幅均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個板塊今年以來估值提升明顯。截至6月12日,以市盈率TTM看,剔除負值后,醫藥板塊今年以來估值提高了36.57%;食品飲料估值提升了17.94%;計算機估值提升了28.31%。

有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在流動性充裕的環境下,今年以來面對海外疫情擴散、外圍股市大跌、油價大跌等擾動因素,市場對業績確定性的板塊給出了很高的估值溢價,甚至部分板塊或個股的業績短期是下降的,但市場看好其中長期業績增長的確定性,因此也愿意給出更高的估值。
逆向投資風格私募機構調研這些股
醫藥、消費、計算機漲這么多,還能出手嗎?
事實上,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都有不喜歡追漲的投資者。在私募機構中,也有一部分以逆向投資理念著稱的機構,比如淡水泉、七曜投資等。所謂逆向投資,就是布局一些市場尚未關注的優質個股,因為在左側布局,所以股價大都處于低位。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這些機構關注哪些板塊和個股呢?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5月以來淡水泉調研了33次,是調研次數最多的私募機構,涉及應用軟件、醫藥、通信等不同板塊。

從市場表現看,不少個股在調研后漲幅較大。如德賽西威、南極電商、周大生、一心堂等個股在調研后漲幅均超20%。當然,調研個股并不等同于買入個股,個股的買入仍需機構內部進一步研討并決定買入倉位。
同樣推崇“做基本面的同向交易者,市場情緒的逆向交易者”的七曜投資基金經理譚琦近期分享了幾個看好的行業:
一是互聯網行業。互聯網在很多地方提高了效率,而且創造了很多新的市場。
二是大消費行業。消費里面有很多子行業,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投資機會。比如OTC醫藥公司,也就是偏消費屬性的品牌醫藥公司,它不像研發驅動的創新藥或者醫療器械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比較熱,可能會存在著其他角度的機會,可以在食品產業鏈上找到一些估值合理甚至非常便宜的公司。
三是科技類公司。像光學和聲學等細分領域,因為消費驅動,一些公司有持續升級的空間,成長邏輯比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