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高不高?樓市繁榮了20多年后,房價對于很多工薪階層來說確實不便宜。既然如此,為何中國老百姓仍然熱衷于買房呢?在我看來,除了“有房有家”的傳統觀念外,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有利可圖”:在之前的樓市“黃金期”,房子每年甚至每月的漲幅都十分驚人,即便普通人也可以“閉眼買”,畢竟買到就是賺到。然而買房畢竟是一件大事,甚至經常會“掏空”全家人的錢包,更要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固定向銀行“還債”。因此,伴隨著近期的樓市分化,老百姓對于買房越來越謹慎;尤其在2大新政之下,明年起房子再也不要“閉眼買”,2類房子或面臨“貶值潮”!
一、棚改退場,舊改接棒
除了“買彩票中大獎”之外,很多人都做過“拆遷暴富”的美夢。畢竟普通人很難像王健林所說的那樣——“先定一個1億元的小目標”,拆遷致富成為很多棚戶區居民的最大盼頭。然而時過境遷,拆遷政策“風云突變”,“拆遷戶”和“拆二代”大概率將會消失:根據國家“十三五”政策要求,2020年時,我國現有城鎮的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也就是說,今年國家棚改工作就要進入尾聲——明年起,或許還有一些零星收尾工作,但是大拆大建已經不復存在,“拆遷暴富”更是難以再現。
這種情況下,老房大概率會迎來“貶值潮”。在之前的“棚改熱”期間,“老破小”房子突然頗受市場歡迎,大量炒房客涌入投資投機。畢竟老房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一旦遇到拆遷,無疑能夠獲利不菲。甚至就連一些普通購房者也把目光放在老房身上——省去了一部分房款不說,碰到拆遷就相當于直接置換一套新房,怎樣都是“賺”。然而隨著棚改退場、舊改接棒,“拆遷致富”已經成為過去式,老房也因其特性面臨“貶值潮”的風險。
二、“法典”即將落地,“居住權”引關注
日前,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民法典》,被曝出即將進入實施階段,其中新增的“居住權”更受到各界廣泛關注。解讀之后,“居住權”大致可以簡單理解為兩點:其一、即便夫妻雙方離婚,一方仍可以給另一方登記設立“居住權”,年限可以約定為幾年,也可以是終身;其二、老人可以為保姆或者親戚登記“居住權”。即便子女擁有房子產權,也不能趕走對方。
那么“居住權”與房子價值又有什么關系呢?事實上,被賦予的權利越多,房產交易自然越復雜,也會影響到房子的價格。就拿剛才提到的“居住權”來說,一旦正式實施,明年起二手房交易的查驗必定會包含居住權一項;即便你購買了這類房產,也不能輕易趕走房屋居住權人——也就是說,在今后的很多年中,“居住權”概念的二手房有可能只體現居住價值,而財產價值根本無從體現,這類房子顯然也將面臨“貶值潮”。
由此可見,明年起房子真的不能再“閉眼買”,老房和“居住權”概念房還將面臨“貶值潮”——未來的買房決策將更加需要“動腦”,大家認為這樣是否利大于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