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是艱難的,可以說是九死一生,特別是互聯網時代,比拼的就是速度和資金,稍微沒跟上,立即就被對手甩開,并最終淘汰。所以,如果有互聯網巨頭的支持,不但有活的機會,還可以做到行業前三名。如共享單車,哈羅單車被阿里收購,摩拜被美團收購;外賣領域,餓了么被阿里收購,美團投靠騰訊。
一定程度上來說,像阿里,騰訊也是在解救這些互聯網創業公司,不但讓他們活下去,還可以讓創始人拿到一筆不錯的回報退出。不然,可能就是ofo的結果,欠下押金,創始人還成為了失信被執行人,而摩拜創始人卻套現15億離場。這么看,阿里相繼解救了UC、優酷、餓了么、哈羅等等公司。

在外賣領域,原來是四大玩家,分別是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百度外賣。大眾點評是最早的一家,成立于2003年,其后是餓了么,創立于2008年,美團是2010年。當時,市場打得火熱,阿里投了美團,騰訊投了大眾點評。不過后來王興和阿里鬧僵,阿里逐漸退出。在2015年,美團和大眾點評突然合并,騰訊成為了最大股東。
這讓阿里非常不爽,因此立即投了餓了么。餓了么算是幸運的,一般互聯網行業是老大和老二打架,結果老三死了。在外賣行業,沒想到老大和老二合并了,老三被巨頭看中,成為了老二。

餓了么成立于2008年,是由張旭豪和三個大學同學一起創立。據了解,當時是因為張旭豪經常晚上想吃東西,但點不到外賣,于是想到了自己來做。剛開始起步時,就是由他們幾個親自去送。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以及資本的進入,餓了么發展迅速,成為了上海地區的老大。張旭豪是上海本地人,外界一直都說本地人沒有沖勁,做事業不行。但張旭豪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帶領餓了么一路殺伐,到2017年,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成為外賣超級巨頭之一,后來還合并了百度外賣。

到2018年,阿里以95億美元(約665億人民幣)全資收購了餓了么,張旭豪和其他幾位創始人都實現了財富自由。張旭豪還留任了一段時間的董事長,最后還是離開了。后面,張旭豪基本上沒有了什么動態,也沒聽到再次創業,但據說加入了元璟資本做了投資合伙人。
不管怎么樣說,出生于1985年的張旭豪,2018年才33歲,用10年的時間打拼出了一個事業,還實現了財富自由,也是非常值得的。其實,張旭豪家庭條件非常好,其爺爺被稱為“上海灘紐扣大王”,他的父親則經營漁具生意,他可以說是富三代。
阿里拿下餓了么之后,立即和口碑重組成立一家本地生活公司,并融了30億美元,準備用補貼戰,和美團大干一場。然而事與愿違,餓了么發展并不順利,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美團外賣、餓了么和餓了么星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4.1%、25%和8.7%,美團遙遙領先,并且月訂單突破了3000萬單。

到2020年,阿里不得不用支付寶這個10億級別的App來扶持餓了么,未來效果會怎么樣,還要繼續再看。另外,在美團和餓了么打得正酣時,順豐又殺入進來,推出了“豐食”,主打企業送餐。其實,早在之前,美團進入滴滴的打車領域之時,滴滴就已經進入到了外賣領域,但后來好像沒什么動靜。這次順豐又進入攪局,不知道是否會像滴滴一樣曇花一現。
根據Trustdata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外賣行業市場交易額達6035億元,用戶規模為3.98億,滲透率達13%,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總體上來看,市場規模仍然在不斷擴大,機會還是有很多。如今餓了么在今年不能打翻身仗,那預計后面也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