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凡·每周商業評論
2020-5-23
12丨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滴滴,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吳伯凡親述
你好,歡迎來到《吳伯凡·商業評論》,我是吳伯凡。
在過去六周的時間里,我們觀察分析了三家公司——字節跳動、拼多多和美團。如果問一個問題:
字節跳動、拼多多和美團,這三家公司做的事情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你可能馬上回答說,不是已經講過嗎?它們在做同一件事情,爭上游。它們都是在去管道化,實現用平臺化的方式干預全產業鏈,尤其是管理產業鏈的上游,從流通領域逐漸地深入到生產領域。
對,這個回答沒有錯,但是著眼點還是公司自己的行為。如果把這三家公司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上,放在社會生態系統里,我們會發現它們都在做另一件事情。
如果把這三家公司和另外一個在成立的時間、增長的速度都跟它們很相似的公司——滴滴公司放在一起的話,這個答案就更加明晰了,它們在從事一種叫做城市運營的工作。
【重新認識城市】
一個朋友以前老抱怨他住的地方偏。前不久他突然跟我說,最近他突然覺得自己住得不偏了,因為他們家在做飯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雞蛋了,他在網上下單,才二十多分鐘就把雞蛋送到家里頭了,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過去他在這個地方晚上打車是不可能的,肚子餓了不想做飯,馬上能吃到飯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在,通過美團、拼多多,和一些體量較小,但是運營效率很高的公司,他就覺得雖然他住在五環外,但是已經有一種城里人的感覺了。
他的這個感嘆就讓我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么叫城市?
與城市相對的就是農村,在城里生活和在農村生活一個本質上的不同,就是資源獲取的路徑。
在農村生活,生活資源獲取的路徑可以用三個字概括——本地化,鑿井而飲,要飲水就要打井;要燒柴,就要去后山砍柴。最重要的兩種生活資料,柴火和水,我們中國人稱為薪和水,所以中國人把工資稱為薪水。這兩樣東西在農村都是本地化的。
如果你在城里生活,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本地化的。自來水管道把水送到你家里,燃氣管道把柴火送到你家里。當然進入你家里的管道遠不止這些了,有線電視網、寬帶網,還有很多看上去不是管道,但實際上是管道的網絡。城市里最大的管道,就是各種各樣的道路。
正是憑借這些管道,你能夠很容易、很快捷地獲取你所需要的資源。比如說你要受教育、看病,學校和醫院并不在你的家門口,但是快捷的道路能夠讓你迅速地獲取這種資源。
所以我們對城市可以有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去本地化的云端賦能系統。
首先你吃的米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你飲的水也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但是只要有了這些管道,而且這些管道的帶寬是很大的,就能保證你快速地獲取資源。
如果一個房子在荒郊野外,它的價值就很低,因為表面上它是一個端,但是沒有管道把它與提供資源的云連接起來,那它的價值就微乎其微。
反過來,如果一個房子所擁有的管道越多,管道的帶寬越大,那么它獲取資源的豐富程度以及獲取資源的速度就越快,它的價值就越高。為什么市中心的房子貴?是因為它作為一個端,擁有多種多樣的管道,連接多種多樣的資源。正是借助于越來越多的云、越來越多的管道,給作為端的房子賦能,所以你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套用一句著名的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再城市化】
如果你是70后,甚至是60后,你從小生活在城市,有三樣東西你一定不陌生。一個叫蜂窩煤,一個叫水塔,一個叫發電房。過去中國的城市雖然是城市,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農村的痕跡。
什么是農村的痕跡呢?就是你的生活資源的獲取不是去本地化的。你要做飯,就必須要把煤運到你家里做成蜂窩煤,你每次做飯的時候得非常費勁地生爐子。
你要喝水,用的雖然是自來水,實際上這個自來水并不是整個城市共用的自來水,而是在你所住的社區里打一口井,然后建一個水塔,用機器把水抽到水塔里。這樣經過一個局域的自來水網,你在家里就可以用到自來水了。
還有,你用的電也不是一個大電網,你所在的社區有專門的發電設備和發電房,為你這個社區供電。
這是一種帶有農村痕跡的城市化。
但后來,由于自來水網、燃氣網、電網出現以后,你就立即感覺到你是一個真正的城里人了。當然,僅僅是有這三樣東西還是不夠的。你小的時候沒有地鐵,你去一個地方就會非常費勁;沒有高速公路,從北京到天津、從廣州到佛山,今天我們看來距離都很近的地方,在過去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管道不夠,帶寬不足。
對于5G,有一個說法是廣覆蓋、高帶寬、低時延,5G跟4G最重要的差別不是因為它的帶寬更大、網速更快,而是它覆蓋的范圍更廣,它連接的不僅是人與人,甚至是物與物、人與物等等。當然,當帶寬足夠大,網速足夠快的時候,時間的延遲當然就會越來越短。
為什么市中心的房子比郊區的房子貴?是因為市中心的房子獲取資源的時延很低,你要是從郊區過去,就要花很多的時間。所謂城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云、管、端結構,云通過管不斷地給端賦能,這就是城市。
當然,城市也是一個階段性、歷史性的概念,小時候住的地方叫城市,今天住的地方也叫城市。我們設想一下,十年、二十年以后的城市,跟今天的城市其實會有很大的不同。
用我們剛才這個例子來說,一兩年的時間你就能體會到你所住的城市,跟以前不一樣了。你雖然在五環外,但你越來越不覺得自己住得偏,原因就是去本地化的云、管、端賦能系統越來越強大,覆蓋更廣,帶寬更大,時延更低。你不能把這個過程形容為城市化,只能說是再城市化。
人類歷史上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最初級的城市,它之所以叫城市,是因為它用最原始的云、管、端結構,把眾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給一個個的個體賦能。
人類迄今為止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背后其實是三次城市化,就是在農業社會里最原始的城鎮、城市的基礎之上,用現代的技術,通過增加管道的類型和帶寬,讓城市越來越呈現為云、管、端的結構。
人甚至動物、植物的生存,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第一個是物質,第二個是能量,第三個是信息。人的身體首先是由物質構成的,身體要運行,必須要有能量。但是僅有物質和能量你也生存不下去,你必須要有對于周圍信息的感受和反饋。
這三樣東西分別是人類已經經歷過的工業革命的三個主題。
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決的是物質的自由移動,就是蒸汽機加上鐵路,使得物質可以自由地移動了。如果一個地方沒有煤,也沒有礦,但是借助于鐵路這樣一個高帶寬的管道,煤、礦石就可以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那個地方建立鋼鐵廠,造汽車以及各種各樣的機器,然后再借助于這個管道把這些產品運到很遠的地方去,這是物質的自由移動。
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決的是能量的自由移動,一個地方沒有煤,煤也運不進來。那借助于可以讓能量自由移動的電網,這個地方就可以從事生產和生活了。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的自由移動,它其實開始得很早,從電報一直到互聯網,跨度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目前人類正在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前三次工業革命其實就是三次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而云借助于越來越多的管道,鐵路、公路、城市的道路,以及燃氣管道、自來水管道等等,使得物質、能量能夠自由地移動。
而信息革命借助于有線電視網、寬帶網,使得信息可以自由地移動了,城市再一次被信息化刷新。城市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要經過不斷的刷新。我們今天所在的城市正在經歷又一次被刷新的過程,被刷新到什么樣的程度呢?那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相伴隨的第四次再城市化。
我們在講拼多多、美團的時候已經能感受到,今天我們在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時候,能夠獲得的不僅僅是物質、能量、信息的自由移動,還有某種智能化的東西。
也就是說,如果問今天的電子商務跟十幾年前的電子商務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答案應該是智能化程度。那個時候解決的基本上是物質、能量、信息的自由移動;今天你的購物過程,其實是一個自動的數據生產過程,而自動的數據生產逐漸地匯集就形成了智能。
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經講了好久,舉一個我剛剛經歷的例子,有朋友給我送來很好吃的水果,我想把這個水果送給另外一個朋友。在十幾年前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是坐公共交通,要么開車。這個過程我算了一下,來回起碼三個小時。
但是今天完全不需要了,我只需要打開手機叫一個閃送,也就是三分鐘的時間,快遞員就會打來電話說他已經在門口了。我當時非常吃驚,跟他開玩笑,你是不是整天就在我們家門口逡巡,來回地晃蕩?
他說不是,我們公司是根據每個區域使用我們公司的頻度來布點的,您這個地方使用閃送的人特別多,所以我就被安排在您這個小區的門口。不用擔心我會白等,我知道等一會兒馬上就會有活兒。
注意,這看似一個非常簡單的現象,但背后是智能。最后的結果是,不到五十分鐘,住在十幾公里以外的朋友就收到了我送過去的水果。如果你要做飯,只需二十分鐘就把雞蛋送來了。你會不會覺得你是生活在一個新的城市里?
的確,這個現象就叫再城市化。
【新基建】
那回過頭來,回答我們最初的那個問題,拼多多、美團、滴滴在干什么?
它們在再刷新我們的城市,或者說對我們的城市實施再城市化。
過去一說到城市化,你想的都是政府在做的事情;但是今天有無數的公司已經參與到再城市化的過程當中了,小到二十分鐘把雞蛋送到你家里的生鮮公司,還有大量不知名的從事閃送業務的公司。換句話說,它們已經實質性地參與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而且已經是卓有成效了。當然,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遠不止這一類公司,有一家公司的口號叫“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學區房”,這家公司叫好未來。
所謂城市就是由大量的公共資源,加上商業機構、住宅構成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資源就是學校,如果你所住的地方挨著好學校,那么這個學校的資源我們稱之為云,用一個寬到不能再寬的帶寬給你提供了服務,遠離這個學校的人就享受不了這種服務。
但是這家公司實際上在從事一種叫做教育云的業務,它盡管現在的規模不是特別大,但是這家公司加上以后越來越多類似的公司,什么學而思、跟誰學,包括得到App,它們的工作都可以稱為在這個時代的教育云。
我們今天已經看到效果了,這家號稱“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學區房”的公司,教育質量相當地過硬。當它的升學率能夠趕上甚至超過名校的升學率的時候,它就能提供過去的城市不能夠提供的云端結構的賦能。
在將來的中國會出現很多類似好未來的公司。學區房在今天就是一個重要的房地產現象,當這個變量出現以后,城市的結構就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你可能問,字節跳動跟城市化有什么關系?你有沒有注意到,十幾年前的城市,你走上街頭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商店,而是報刊亭。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有了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滴滴、好未來等這些公司以后,市容市貌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只是最表面、最直觀的改變。
城市里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構,就是醫院,既然房子的價值不是在窗內,而是窗外,過去的城市化是以硬件為主導的,那么一個住宅的價值就在于這個住宅附近的各種硬件設施的多少。除了報刊亭、電影院、商店、學校之外,還有醫院。
醫院跟學校一樣,也是一個影響城市的生活品質、房地產價值的重要因素。但很快,我們已經感受到一些新的醫療企業,加入到了再城市化的過程當中了。
當然這種再城市化同樣也具有一種超越硬件的城市化的特點,曾經有這么一個統計,一個北京人去醫院看病,從出門到回來的時間大概是六個小時,如果遇上堵車還遠遠不止。這六個小時包括來回交通的時間,以及進到醫院以后花兩三個小時做各種各樣的檢測。
所謂檢測就是獲取關于你身體的各種數據。這些工作由醫院來做,我們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上這些工作完全可以拆解,由一個個的專業機構來做。
比如說身體的檢測,現在已經逐漸地在被拆解,隨著各種可穿戴設備、網絡醫療、智能醫療的出現,你的身體狀況,從搖籃到墓地,正在被數字化、數據化,也逐漸地被存儲。你的身體檢測從過去那種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進行的少量的檢測,逐漸地變成趨近于7×24小時,并且逐漸地常規化。
在醫療領域,正在發生的超越硬件的再城市化,使得看病必須去醫院這樣一個習俗,已經開始被消解,大量的專業檢測機構將會出現。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去本地化的云端賦能結構。
互聯網最初出現的時候,導致了泛媒體化,也就是說媒體內容不一定完全由媒體機構提供。后來又逐漸地出現了泛金融化,也就是從事金融業務的不一定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甚至大量的物流公司、公交公司也在部分地從事金融業務。
現在正在發生的是泛教育和泛醫療,像我們剛剛提到的好未來這樣看上去不是教育機構,但是在從事很重要的教育工作的公司會越來越多。接下來我們將看到泛醫療。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產業的泛化,都可以看作是一種新的城市運營。
企業在城市運營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換句話說,它們的工作也是一種新基建。
你可能早就聽說過三個石匠的比喻。有一個異鄉人經過一個地方,看見三個石匠在那兒工作,他問了三個石匠同一個問題,卻得到了三個答案。
他的問題是,你是做什么的?第一個石匠說,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好飯碗;第二個石匠說,我做的是方圓幾十里數一數二的石匠活;第三個石匠說,我在建一座大教堂。
當然,同樣的問題我也可以去問不同的公司,你的公司是在做什么?得到的也許也是三種類型的答案。有的公司會說,我正在賺錢;有的公司說,我在從事互聯網零售,我在做網約車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公司會說,我正在從事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