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出發,說明三大類產品或服務對應的CRM的應用方式的區別。
CRM早期,行業里對CRM進行分類,比如OCRM、ACRM、SCRM。
給了CRM運作、分析、社交的屬性劃分,貌似是對的。
但放在今天,哪個C端業務的CRM不具備O/A/S的屬性?
我認為需要從業務出發,根據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策略性的用好CRM,忽略掉CRM的分類。
一、三大類CRM應用模式
從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對象、單價、購買方的決策復雜度,我們將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分為三大類:
CRM的原始定義中核心的是營銷、銷售、服務的業務管理。我們就從品牌方或供給方角度,簡要分析下三類產品的營/銷/服領域管理訴求的差異。
說明:
1)如果CRM強調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旅程、全視圖,那就意味著C端消費者與品牌方發生的所有互動都應該記錄下來,這超出了傳統的營銷服自動化產品的范疇。
2)機會管理在C端高單價產品或服務、B端產品或服務中差異較大:
- 營銷部門都關注線索,但銷售部門的關注點不同,一個還是線索、另一個是商機。
- B端產品的商機跟進較C端線索的跟進要復雜的多,比如銷售會和客戶下不同的聯系人溝通,有采購、財務、使用部門等,有決策鏈、周期比較長;而C端線索跟進對象大部分就是和客戶一個人溝通,決策簡單。
- B端產品的銷售過程是一個團隊打單和服務。比如B端產品的銷售,有客戶經理、售前顧問、實施顧問,而C端產品基本上一個銷售顧問就可以。
3)營銷打法上差異也較大。
C端快消促銷玩法較多,C端高單價促銷玩法少,但體驗類營銷活動較多。B端產品中考察參觀、深入交流帶來的效果會更好,基本沒有促銷,價格波動少。
【小知識】:渠道為線下網點的叫法,是新零售運營中渠道的一類。此處,分支機構、經銷商與代理商的主要區別是物權的轉移時點不同。
- 分支機構是品牌商或供應商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有獨立法人、也有辦事處、也有區域管理中心。不同法人在物權轉移上需要留意財稅的處理。
- 經銷商是先買后賣,即先從品牌商或供應商買到商品后再賣給消費者,如汽車的銷售。
- 代理商是先賣后買,即實際零售發生后,再與品牌商或供應商結算(全款或傭金),如房產、挖掘機的銷售。部分企業采用經銷+代理混合模式,兩種模式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
二、CRM核心模塊與周邊系統
C端產品或服務觸達消費者時,可以選擇由品牌商直接提供,或由分銷渠道提供。
為保障服務質量和效率,品牌商需要全過程管理、并對渠道的服務效能和質量進行考核,這就需要構建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教授定義的S2B2C模式,即品牌商賦能渠道商共同為C端服務。
支撐這樣的業務體系的平臺,看似C端業務,實則是C端業務和B端業務融合在一起的。比如C端的需求由渠道B端來滿足,而渠道B端的需求由S端來滿足。
B端與S端的交易就是B端業務,會有采購倉儲、應收應付、返用返利、資金結算、風控等多個業務,并與品牌商的ERP產品集成。
高單價產品或服務,相對于快消品要復雜些。除了快消品有的,還多了行業特有的,以汽車為例:
- 行業特有的線索管理,這是行業最核心的業務。而且線索同步影響到CDP,并影響用戶標簽體系、用戶畫像與分群、精準推送等一些列的業務。
- 整車的售后服務,是可以整合在商城訂單體系的,但結算復雜度高于快消品。
- 會員權益也比快消品復雜,會有人的權益和車的權益之分。在整車訂單全款支付時,會給下單人、車主、車不同的權益,有些權益車主變更后就沒有了;有些車的權益與車主無關,但與車的某個配件有關。
有人曾對我說我們快消品非常復雜、車還是簡單一些。我一般不解釋、也不想辯解,此處說明下。
三、總結
從早期的只做個客服用的呼叫中心CC產品,到營銷服一體CRM,再到今天的新零售,業務中臺+數據中臺,都是在不斷豐富CRM思想、拓延邊界;但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以客戶為中心。
既然是以客戶為中心,那我們在討論CRM時,就得首先確定是哪個類型的產品或服務、客戶是哪一類的,然后再談CRM的應用。
即使是同一個產品類,因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功能不同,CRM應用也會有不同。
比如汽車行業主機廠主導的CRM應用,和經銷商集團主導的CRM應用就會有差異;單一品牌和多品牌管理會有很多不同,在CRM應用上就要考慮這些差異點。
類似的房產行業,品牌房產公司、營銷代理公司主導的數字營銷平臺的做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