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在書上看到一個螃蟹效應,很有意思。
據說,把螃蟹放到小簍子里,要是只有一只螃蟹,還能憑著自己的本事爬出來。
但若放入好幾只,一旦有蟹想爬出去,底下的就會開始拉上面螃蟹的腿。
而上面那只也拼命踩著下面的往上爬,到最后,誰也沒爬出去,只能成為你我的盤中餐。
其實,人又何嘗不是這樣?
曾看到過一段話:
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別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說我也要去那里,而是對別人說,你下來吧下來吧,也到這泥潭里來吧。
有很多人,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人最大的愚蠢,是見不得別人好
心“窮”的人,往往見不得別人好。
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中有一句臺詞: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么叫嫉妒。
我不好,你也別想好,這種觀點損人不利己,短視至極,害人不淺。
因為見不得別人好,所以恨不得使盡各種手段毀了對方,可到頭來,首先毀掉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與心態。
生活,活的就是心態。心態如此黑暗偏激,又怎能過好自己生活呢?
所以說,見不得別人好,其實就是在斷自己的后路,最終受害的也還會是自己。
人生可能會做下很多蠢事,但最為愚蠢的,莫過于是見不得別人好。
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病態
曾聽過這么一句話:
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覺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覺更糟。
生活中偶爾也會遇見這種人,自己過得不好,就想著別人也像他一樣潦倒窘迫。
仿佛這樣,自己就不會有難過和沮喪。
前幾年偶然認識一個人,明明只有三十來歲,卻滿臉灰敗遲暮的氣息,一雙眼睛暗淡無光,看誰都不順眼的樣子。
他的生活,仿佛就是圍繞著身份的一切,妄加惡意的揣測,反正就是看不得人好。
回頭一看,滿嘴嫌棄別人的他,情況卻是家中凌亂,自己游手好閑。
越是如此,這人對現實生活更加充滿惡意了。逢人就說什么什么不好,各種挑刺造謠。
仿佛錯都是別人的,卻忘記自己這個年紀還一事無成,都是自找的。
孔子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
說到底,見不得別人好,其實就是在生活面前,對自己毫無信心,沒有勇氣好好為生活而奮斗、改變。
于是就嘗試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
如果自己過得不如意,那么也就想看到別人也過得不如意;
如果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那就使勁把生活的惡意污染別人,讓別人的生活也被沾污。
其實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正路。
不然,那些憑空而來的惡意只會讓把自己的生活污染,看不到希望。
這種人,活得不快樂,還不斷自我內心折磨,無疑是一種病態。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見不得別人好還是心胸狹隘,格局不大的表現。
老話說得好:“相互補臺,好戲連臺;相互拆塔,共同垮臺。”
有格局的人,就深諳這一點。
你在成就別人時,也是另一種方式成就了自己。
而且人和人之間,互相成就,遠比互相算計傷害,來得愉悅輕松。
人和人之間,之所以結局大不相同,往往是因為格局不同。
若你喜歡送人鮮花,那你身旁必然花香滿溢;若你終日算計他人,那你身邊多半滿是陰風鬼蜮。
見得人好,其實是在給自己鋪大道;見不得人好,往往首先毀的,就是自己。
須知道,人是相互的。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來源:凈物(作者凈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