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國家網信辦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網絡惡意營銷賬號。在各平臺對營銷號問題進行嚴查時,有記者調查發現,一條搬運抄襲他人視頻,進行視頻處理偽“原創認證”之后吸粉賣號或開直播牟利的營銷號產業鏈浮出水面。
為什么視頻營銷敢如此猖獗?一是視頻批量復制幾乎沒有技術含量。只需要找到原素材,導入腳本即可一鍵生成。而且,如今的腳本技術已經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實現“偽原創”認證,讓不法分子更加有恃無恐。
二是視頻總量多,審核難度大。這些機械復制生成的營銷視頻,常常一稿多投,同一個視頻在不同的平臺上發布,而各平臺又有不同的審核標準,如此一來,就容易存在漏網之魚。
三是原創作者維權積極性不高。很多時候只有被抄襲的視頻不小心“火”了,原作者才后知后覺。然而,若得知被舉報,營銷號便會迅速刪除視頻,但此時它早已偷取流量。而原作者因為沒有取證,往往會選擇“息事寧人”。
其實,無論是視頻還是文章營銷號,最有力的打擊莫過于原創作者的行動——只有讓抄襲者嘗到苦果,才會有所收斂。但要讓原創作者提高維權積極性,還有賴于社會各方的支援與幫助。除了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整治行動外,平臺方更應主動作為,切實保護原創作者的利益。對此,各平臺方不妨共建共享一個黑名單制度,有效甄別其中害群之馬,還原創作者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