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實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居民須將垃圾分類后方可投入對應的垃圾桶。五一過后,來看看輿論是如何看待垃圾分類的?大家是否已經準備好了?碰到了哪些問題?
5月1日起,北京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筷子、勺子、刀(刀具)、叉子等四類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賓館飯店不得主動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須刀、指甲銼、鞋擦等六種一次性用品。
垃圾分類剛確定不久,北京商超也開始嚴格規范,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需要塑料袋均需自行購買
隨著今年“五·一”黃金周的開始,各大頭部新聞媒體聯手“喊話”,宣布北京垃圾分類正式開始:
根據輿情監測軟件鷹擊早發現的分析,27日,@首都北京頭條、@海淀在線、@北京政法、@京法網事 等政務官博以及@北京日報、@BTV北京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新京報動新聞、@梨視頻、@北京電視臺 等媒體發布垃圾分類5月1日起正式實施相關博文,輿情熱度開始逐步發酵;28日,@頭條新聞、@新京報、@鳳凰網、@北京日報、@經濟觀察報 等媒體對北京垃圾分類做了進一步報道,輿情熱度在小范圍傳播;5月1日,北京垃圾分類正式開始實施,輿情熱度到達巔峰,網友熱議不斷。隨著垃圾分類的實施,如何精準投放、缺少分類標識、分類指導不足、垃圾混投混放等實際分類投放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引發網友討論,5月5日,輿情熱度達到次高峰,到目前為止,有關#北京垃圾分類#相關話題仍在熱議中。
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開始強制實行垃圾分類。但北京的垃圾分類標準與上海并不完全一致,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上海的垃圾分為: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而北京的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看起來上海和北京的垃圾分類是非常不同的,但大體上來說,北京的“廚余垃圾” = 上海的“濕垃圾”;北京的“其他垃圾” = 上海的“干垃圾”;北京的“有害垃圾” = 上海的“有害垃圾”;北京的“可回收物” = 上海的“可回收垃圾”。
上海作為第一個施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在實施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上海垃圾分類6天后開190張罰單,足以見得民眾們對垃圾分類的常識還不是很清楚,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是有些困難,在實施前可以有一些垃圾分類的普及性知識,垃圾分類相關的小程序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查詢垃圾的分類。
“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微信小程序已正式上線,文字、拍照、語音均可以查詢某種垃圾到底是什么分類,這樣扔垃圾時就輕松多了。
此次北京垃圾分類相較于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前的宣傳程度,不少網友表示,感覺悄無聲息的就要實行分類了,從輿情監測系統的分析來看,對于北京垃圾分類,在五一實施前,負面情緒占比達到了63%,多是對分類不明確、宣傳力度太小、沒有做好分類前的準備等議論,在五一正式開始實施后,負面情緒有所下降,網友熱議的主要方向多為對于垃圾的精準投放、垃圾轉運站異味、部分垃圾桶缺少分類標識、指導員配比不足等問題,那么對于北京垃圾分類,輿論又有哪些聲音和問題呢?
1、宣傳力度不足
不少網友表示,沒有看到自己所在的社區有類似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突然之間實行分類,很多人不適應,沒有一個過渡期,一時之間有點暈頭轉向。
2、垃圾分類前的準備工作
有網友表示在五一之前,對于即將開始執行的規定,路邊看不到設置好的分類垃圾桶、小區里見不著任何的落地宣傳,除了微博上哪兒都找不到具體的相關信息,在五一規定實施后,有的小區部分垃圾桶缺少分類標識,讓居民對垃圾分類產生疑惑,不知道該如何投放。
3、分類不明確
對于年輕人來說,很多分類還搞不清楚,那么對于不會上網的老人們又該如何辦?不少網友提出,使用過的口罩是有害還是其他呢?希望小區能夠配備足夠的分類指導員,對于剛開始分類來說,大家能有一個過渡階段,這樣有利于更快、更好、更精準的熟悉分類規則。
4、實施的比較晚
部分網友表示愛護環境,做好垃圾分類,早就應該實施了,作為北上廣的一份子,北京反而是最晚實施垃圾分類的。
5、對于分類標準的爭議
部分網友提出,如果全國各地都要搞垃圾分類,是否考慮全國統一標準,這樣有利于統一管理,人們也方便分類區別,如果各個地方垃圾分類規則不統一,那么如果從一個地兒出差去另一個地兒,是不是連垃圾都沒法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