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根據新實施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相關執法部門走進小區,針對私拉電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小轎車堵塞消防通道等違規行為開出了數張罰單。政策實施首日,石景山區也開出了私拉“飛線”的罰單,但是,罰款不是目的。新規的出臺,明確社區物業管理權責,使其有法可依,為完善基層治理夯實了法治基礎。

△5月3日上午,石景山區消防救援支隊監督執法二科對蘋果園海特花園等小區進行了執法檢查。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和充電引發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在此之前,消防部門只能依靠“以案說理”,通過宣傳提高廣大居民的安全意識。
石景山區消防救援支隊監督執法二科執法人員駱曉峰表示:《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實施,更加明確的規定了電動自行車在存放和充電過程中的違法行為,以及物業管理單位在日常的監管過程中的法律責任,同時對老百姓的違規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這對我們在日常的消防監督檢查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據。
如今“有法可依”,相關部門將執法關口前移,執法力量向住宅小區下移、延伸,打通了社區法治的“最后一公里”。執法部門走進社區,一把尺子量到底,對違法違規行為開出罰單,無疑具有標志性意義。
有法可依,依法必嚴。 那老百姓到底該去哪給電動車充電呢?

為全力消除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石景山區堅持問題導向,將智能充電車棚建設列為重要民生工程,持續推進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治理。截止目前,石景山區在全區范圍內已建成438處智能充電棚,充電口達5019個。

智能充電棚全部采用不燃材料搭建,配置滅火器、安全使用提示、攝像頭及煙感報警等安全設施,具備“三防、一限、八斷電”保護功能。2019年石景山區電動車火災事故比2018年降低了57%。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督檢查的力度,同時加大對《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的宣貫,杜絕電動車火災的發生,確保石景山區社會面的消防安全形式的穩定。”執法人員表示。
提升物業管理水平,關系千家萬戶的安全感、幸福感,是城市治理中的關鍵小事。大城之治,關鍵要在精治、法治、共治上下功夫。而物業管理恰是可以撬動這一龐雜工程的支點之一。圍繞這件關鍵小事,讓精治更多觸及現代管理理念、生活方式變遷等方面,讓基層法治更加健全,凝聚更廣泛的共治力量,提升整體治理水平,我們的城市一定會更舒適更文明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