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將在5月2日舉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的這次股東大會,改為線上舉行。不過,這并不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
與之前股東大會不同,目前全球正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低迷,美股連續四次熔斷,這令股神巴菲特也連呼“活久見”。巴菲特今年在股票中的虧損一度超過450億美元,也拋售了銀行股、航空股。作為伯克希爾的股東,和華爾街對沖基金從業者,如何看待巴菲特在美股不斷創造歷史時的投資決策,如何看待華爾街的“同行”們,新京報記者專訪了美國 Horizon Financial的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該基金也是伯克希爾股東。
伯克希爾股東會在即,股東最關心什么?
“二級市場獲益僅占伯克希爾總盈利兩成”
新京報: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將在5月2日舉行,作為股東你最關注哪些問題?
陳凱豐:最近他(巴菲特)和芒格也說了,新冠疫情帶來的變化是他們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從美股的表現來說,這可能是自1895年,也就是道瓊斯指數創立以來最極端的情況。這對金融行業各方面的沖擊還是很大的。這方面該如何來應對?
同時,巴菲特手中有大量的實業公司,包括發電公司等能源公司以及食品公司等等。這些公司的經營狀況他非常了解,他對于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實業的影響和應對之策的解讀可能更為重要。
新京報:你對巴菲特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擔心嗎?
陳凱豐:我依舊認為伯克希爾是非常棒的公司,現金流也很好。實際上,伯克希爾通過二級市場投資所獲得的盈利只占全部盈利的20%左右,市場上熱議的所謂的巴菲特資產縮水也主要針對的是股票資產的縮水。這部分虧損是因為巴菲特投資了很多銀行和航空公司,這兩部分股票表現都不好。
伯克希爾超過八成的盈利依靠自己的實業,包括鐵路、機械等,這些領域都是正常運行的,我覺得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拋售航空股止損出局,巴菲特也被割韭菜了嗎?
新京報:有人評價巴菲特是“巴韭特”,你怎么看?
陳凱豐: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嘩眾取寵,巴菲特目前拋售銀行股和航空股的做法很正常,是比較謹慎的方式,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含義,不存在投資巨幅虧損的情況,我覺得他該抄底還是會抄底的。5月15日時他會公布持倉變化的情況,那時候可能會看到最新的一些情況。
巴菲特此前的訪談也說過;他總因為航空公司虧損,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我覺得可以理解,畢竟人無完人。
新京報:最近巴菲特最受關注的莫過于減持銀行股、航空股。在你看來,這是規避監管還是真的想賣?他在擔心什么?
陳凱豐:我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情況。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在4月7日和8日以35.31美元-35.83美元每股的價格賣出了紐約梅隆銀行86.91萬股股票,剩余間接持股為8810萬股。紐約梅隆銀行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第11大持倉股,減持的主要原因我分析是倉位過大,主要是出于風控的考慮。也有部分原因是美國銀行股的回購特別厲害,如果投資者幾年不動的話,倉位自然就上升了。目前,銀行股的核心問題是美聯儲開啟無限量QE,以及零利率。在利率下降以后銀行業利潤受影響很大,很難經營,未來銀行業很難有真正的成長性。
航空公司面臨的經營問題更大,美國航空公司已經破產了好幾輪了,之前德爾塔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等都有破產的經歷。這次也有可能會有航空公司倒閉。下一步如果需要政府救助的話,政府肯定要拿股份,具體的收購價格會看航空業跟美國政府的談判情況,最后被收購的價格是不可控制的,可能會損失大額的利潤和分紅,這樣對投資人的權益影響很大。所以我分析他拋掉航空股是出于止損出局的目的。
新京報:預計巴菲特之后會繼續拋售銀行股、航空股嗎?
陳凱豐:下一步可能會繼續拋售航空股,受到疫情的影響,國際之間的溝通和旅游業收入會大幅降低,各國的航空公司可能都會面臨倒閉危機。
但巴菲特目前不缺錢,手頭的現金還很多,未來對銀行股會有一些調倉,但是大規模賣出銀行股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賣出銀行股后,目前真正可投的股票還不多。
新京報:如何評價摩根大通、富國銀行一季度財報凈利潤大幅下滑?
陳凱豐:摩根士丹利主要業務以財富管理為主,業績有所下降,但是我認為不算下降太大,而且很多交易業務的盈利狀況很不錯。
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的盈利下降,主要是大幅度計提了壞賬準備。貸款損失撥備達十年最高。這其實就是做好了如果二三季度經濟衰退,有足夠壞賬準備金,所以如果下一步經濟沒那么差,這些錢到時候又會退回來成為利潤。這其實是典型的美國銀行業的做法,把壞消息先定價,其實不是真正的損失。
疫情黑天鵝下巴菲特如何投資?
“個人覺得他應再多買一些醫療、科技行業的股票”
新京報:作為股東,你希望他目前持有更多現金嗎?
陳凱豐:目前伯克希爾現金足夠多了,2019年年末,伯克希爾的現金囤積接近創紀錄水平,伯克希爾•哈撒韋在保險和其他主要業務中持有1280億美元現金及等價物。我覺得他現在的現金流很好,我個人覺得他應該再多買一些醫療、科技行業的股票。巴菲特是比爾蓋茨的好朋友,其實我認為他可以多專注科技行業。
新京報:你覺得目前的倉位太輕還是太重了?
陳凱豐:我在巴菲特的股東大會現場看到很多投資人是老年人,這一批人從幾十年前跟著巴菲特開始投資,很多的身家和財富都放在了伯克希爾的股票上面,所以巴菲特的態度還是寧愿不去多賺一些錢,但至少要確保他手頭的錢不能虧太多,最大程度保證資金的安全。
近期巴菲特為什么“借錢”?
“估計會做一些并購”
新京報:4月9日,伯克希爾還發行了以日元計價的債券。3月初,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出售了總計近11億美元的歐元計價債券。早在去年10月左右,有媒體報道大量現金被巴菲特從股市抽離,用來買無風險的國債。你認為當前環境下伯克希爾下一個重點是海外債券市場嗎?
陳凱豐:投資債券市場去融資是巴菲特的偏好。因為他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利率最終還會漲,通貨膨脹肯定會出現,現在利率成本更低,能拿一些零利率的債券,去做融資是很好的事情,這其實在加杠桿。
新京報:你認為巴菲特為什么在近期“借錢”?
陳凱豐:他下一步可能還是要有些大的動作,把錢投出去,不會只放在賬戶上面。就像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巴菲特斥資263億美元收購鐵路公司,當時的收購金額創了巴菲特的投資生涯新高。
我估計會做一些并購,這也是他此前經常會做的。我覺得他喜歡消費品行業, 尤其是食品,他也很喜歡制造業,包括能源公司,例如風能發電、拉斯維加斯的發電廠等都是他在做的行業。
真實華爾街:
做房地產開發貸的中小商業銀行受到沖擊,很多中小對沖基金倒閉
新京報:華爾街中小銀行現狀?
陳凱豐: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做投行交易的,IPO項目的進展肯定緩慢很多,就要看并購(業務)的情況,這部分的收益還是比較樂觀的。
做商業貸款業務要看行業。在美國做房地產開發的中資機構很多虧損倒閉了。本質原因還是水土不服,疫情只是加劇了倒閉的情況。實際上美國的房地產是很好的行業,但是一般都是做物流、醫院、數據中心等用途的投資,而中資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喜歡搞辦公樓,這都是供大于求的行業,就我的觀察來看,整個曼哈頓的高端房地產消化很慢。
這樣一來,房地產開發商倒閉后會產生很多壞賬。美國的大型商業銀行被美聯儲嚴格監管,其實是不能給房地產開發商貸款的,但是中小銀行相對可以。房地產開發商倒閉對這些中小商業銀行的利潤有很大的影響。
新京報:具體到華爾街的對沖基金,目前現狀如何?
陳凱豐:美股此前的大跌對共同基金行業影響不大,目前美股行情普遍好轉,如果持有不動的話,今年沒什么大問題。
對沖基金因為有杠桿、交易量很大,今年受到的影響很大,很多中小的對沖基金已經關門了。美股大跌對于橋水基金、包括文藝復興科技、AQR等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居前幾名的對沖基金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巨額的虧損。
新京報:你認為目前美國對沖基金普遍的杠桿率還高嗎?
陳凱豐: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降杠桿降得非常厲害。主要是由于資產虧損后的止損。
美股未來如何?
會有板塊分化,銀行業、航空業會處于長期熊市
新京報:美股是否會重演2008次貸危機?
陳凱豐:主要還是要看預期,目前已經處于危機里了,并且危機很嚴重。我們可以看到股市大跌,美聯儲的積極救市。
新京報:美股的未來如何?
陳凱豐:未來會有板塊分化,我覺得銀行業可能是一個長期的熊市了。零利率情況下,銀行好不了。同時,航空業估計也是長期熊市。但是像醫療業、醫藥、科技可能就是長期的牛市。這點跟A股市場也有些類似。
美股現在估值是很便宜的,美股的估值比A股估值要低30%-50%。現在美股整體PE約在16倍-18倍的樣子,A股的估值是二十幾倍的水平,如果說美股估值貴,那全世界沒有一個便宜的股市。可以看到亞馬遜在跌后馬上回來了,已經創了新高。
新京報:近期華爾街投行集體宣布美股牛市已經來臨,你認為是否如此?
陳凱豐:這個很難說,華爾街投行的觀點幾天就變一下,他們的觀點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從技術上的定義來說,從低點漲30%就是牛市,那么在3月底就已經開始了,從數字上看確實沒錯,但現在市場后面還有很多風險,很難說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牛市。
“無限量QE后美聯儲還有彈藥可用”
新京報:美聯儲在宣布無限量QE后是否還有彈藥可用?
陳凱豐:有,美聯儲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直接進場干預,提供流動性,美聯儲現在已經對全球14個中央銀行提供了5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了。其實全球各國的中央銀行實際上都跑到美聯儲來借錢了。
再比如說,美聯儲監管的是美國的銀行體系,美國銀行體系的杠桿率是很低的,資本金充足率是其他國家銀行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只要美聯儲允許,讓銀行把資本充足率降低一點,銀行可以釋放的流動性規模就非常巨大,至少幾萬億美元。
美股四次熔斷后全球資本流向:“全球的資金還在大量涌入美國”
新京報:美股的四次熔斷,世界的資本流向是否也在變化?
陳凱豐:這幾個月,全球的資金還在大量涌入美國。熔斷代表的是市場的恐慌情緒很嚴重,但是其實每次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資產都會選擇錢往美國流入,主要是為了避險,很多人視美國市場為避風港。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岳彩周 李薇佳 校對 陳荻雁